新春伊始,送羊迎猴,我祝各位年青人像靈猴一樣精力充沛、思想敏捷,懂得靈活變通。
在我年幼時,社會物資匱乏,生活條件比較差,過年是孩子們企盼的大日子,既有各式糖果美食,也有簇新衣履。
這些都是平日沒有。過年前兄弟姐妹們和媽媽一起擠在廚房蒸年糕、搓湯圓、做年夜飯或大掃除和封紅包,都是賞心樂事。
吃團年飯顯親情
吃團年飯和向親友拜年,是中國人傳統的習俗。今天的青少年,即使平日已有不少物質享受,但對他們來說,農曆新年始終是喜氣洋洋的節日。
無論平日多忙,一家人總會在年三十晚一起吃團年飯,為的並不是豐富美食,而是一家團聚那份溫馨和互相關愛的親情。
新春期間向親友拜年,也是要表達祝福和問好。這份心意,這點溫情,是凝聚家庭和維繫友情的基本元素。
家庭是孕育每個人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引領我們踏上成長路的明燈。在父母的關懷和愛護中成長的孩子,往往更能建立自信心和安全感,也更懂得關愛、欣賞和接納別人。
「關愛」即付出
「關愛」不單是指關心愛護別人,也包含同理心,能夠「將心比己」,並願意付出。
多年前,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把自己的1個腎臟移植給患上急性腎病的女兒,每逢有人跟她談起這件事,她都會說不覺得這是什麼犧牲,她覺得這樣做很自然。
她對女兒深切的關愛,就是如此簡單,無條件地奉獻,也覺得理所當然。
這份情,這份愛,就是凝聚家庭的力量。
家庭是社會的縮影,社會的安定與和諧,除了有賴法律去維持,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也是凝聚社會的重要力量。
「沙士」展現互愛
去年年初「沙士」襲港期間,香港人表現出互相支持和關愛的精神,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
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對社會上不幸的人多點關愛,願意為別人的福祉作出一點無私的奉獻。
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以廣闊的胸襟和友善的態度與人相處,香港的社會必然更和諧,世界也必定更美好。
終身照顧病人和貧苦大眾的德蘭修女曾經說過:「饑餓的人所渴求的,不單是食物,而是愛、關心、接納及認同。」我們也需要以關愛來凝聚社會。
各位青年朋友,你是否珍惜你身邊的人,包括父母、師長和同學?你有沒有以行動向他們表示關愛?你又是否願意對社會上不幸的人伸出援手?
如果你尚未做到,就請你由今天開始,先向最關心自己的父母表達你對他們的關愛。
(以上為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2月1日在網頁上發表的「給青年的十封信 -- 之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