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040114tc11001
香港政府新聞網  
 香港政府新聞處網上採訪室
*
2004年1月14日
*
*
*
如何處理廢物政府今年諮詢公眾
*

     施政報告的施政綱領,將政府於未來3年半內推行的新措施和持續推行的措施,分為5個範疇:包括有效管治、振興經濟、建設仁愛公義的社會、發揚開明豐盛的文化和有利環保的發展。

 

     未來3年半的主要環保措施包括:

 

改善空氣質素

 

     在1999年的施政報告中,政府宣布了一系列的措施,預期到了2005年時有一個指標,把本港車輛的微粒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減少80%和30%。

 

     自推行措施至今,排放量已分別減少了63%和28%。我們有信心在2005年能達到指標。

 

     本港的路邊空氣質素實際上已得到改善。與1999年比較,2003年路邊的微粒和氮氧化物空氣的濃度,亦分別下降了13%和23%;而路邊空氣監察站「超標」的時間亦減少35%。

 

     我們會繼續完成餘下的車輛廢氣控制措施。我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亦多謝議員及運輸業界的支持。

 

     區域性空氣污染問題仍然嚴重,並不時影響本港的空氣質素,尤其當華南地區吹微弱北風或西北風的時候,區域性煙霞的情況就特別嚴重。

 

     要改善區域性空氣質素,單靠減少位於本港的排放源頭是不足夠的,粵港必須共同努力。為此,兩地政府剛制定了「區域空氣質素管理計劃」,列出兩地政府要達到減排目標須推行的防治措施,有關措施已列在文件的附件中。

 

     計劃會一直推行至2010年,改善空氣污染很難在一年半載看到明顯的進步,是需要長時間處理的。

 

廢物處理

 

     在處理廢物問題方面,一方面我們希望減少廢物,以及把廢物循環再造,同時亦需要一些大型廢物處理設施。

 

     由於循環再造及減少廢物於短期內都不可能完全處理所有廢物,而我們的堆填區只有8年至15年的壽命,因此我們要為這些處理不到的廢物做一些準備工夫。

 

     我們已於2002年邀請了本地和國際廢物管理業界,就有關在本港發展大型廢物處理設施的各種技術方案提交意向書。

 

     對於應採用何種技術處理廢物,我們持開放態度,最重要是確保有關技術符合國際上最嚴格的環保標準,以及具成本效益。

 

     一個主要由非官方人士組成的諮詢小組,現正評審所收到的意向書。這個小組代表各方面不同的關注及技術,包括專業人士、消費者、業內及環保人士。

 

     我們計劃於今年就可行的技術方案諮詢公眾,以決定香港應採用那幾種方法或一種方法處理廢物。

 

     此外,為減慢容量有限的堆填區的耗用速度,我們已於去年12月向立法會提交《2003年廢物處置(修訂)(第2號)條例草案》,以期就棄置於堆填區、篩選分類設施和公眾填料接收設施的建築廢物徵收費用。

 

     有關計劃可提供經濟誘因,鼓勵廢物生產者減少產生該等廢物和把廢物篩選分類,以便再用/循環再造,並符合用者自付的原則。若立法會通過條例草案,我們預計在2004年年底推行收費計劃。

 

     我們亦與各社區組織和環保團體緊密合作,測試不同的廢物回收方式,以找出最具成本效益和最切合本地需要的方法。

 

     我們於去年3月在港島東區4個屋苑推行乾濕廢物分類試驗計劃,待試驗計劃在本年首季完成後,我們會檢討這種廢物回收方式及可行性,盡快決定未來路向。

 

     同時,我們亦積極與建造業界和內地有關當局合作,希望於短期內在內地物色可循環再用本港惰性拆建物料的土地開拓工程。

 

推廣再生能源

 

     我們已在2003年年初完成《香港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研究》的第一階段,顧問研究了各種再生能源在本港應用的潛力,以及其他相關事宜。

 

     第二階段研究在灣仔政府大樓安裝太陽能光伏板,以評估這些裝置在香港氣候下運作的效能。計劃將於今年年初完成。此外,我們也繼續率先應用再生能源。

 

     在2003年,各項政府工程安裝了發電量約達17萬瓦的再生能源裝置。

 

     兩家電力公司會擬訂風力發電試驗計劃,安裝具生產規模的風力渦輪,藉此向公眾示範及評估這種技術的可行性。

 

     該計劃有助我們與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制定在2008年兩家電力公司的現行《管制計劃協議》有效期屆滿後,如何利用再生能源及其在電力市場中扮演的角色。

 

淨化海港計劃

 

     就國際專家小組所提出的四個�水收集及處理方案進行的處理技術試驗和環境及工程可行性研究快將完成。

 

     研究證實,這四個方案在技術上應該可行,但當局須增撥土地約12公頃,興建污水處理廠。

 

     淨化海港計劃餘下各期的建設費用估計為200至220億元,而整項計劃的每年經常費用總額則會達15至18億元,視乎所採用的方案而定。

 

     我們在2004年會就淨化海港計劃的未來路向,整體環保和社會經濟效益、所需的費用,以及市民需作的承擔等諮詢公眾。

 

自然保育

 

     我們已於去年發出諮詢文件,在7月至10月間就自然保育政策檢討的結果及建議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公眾諮詢。

 

     我們現正分析收到的意見,目標是在2004年年中或之前,擬定更全面的自然保育政策和推行選定的改善措施的建議計劃。

 

     有關運輸的措施出現在其中3個範疇。

 

     在振興經濟方面,施政報告肯定了區域合作(包括粵港合作)的重要性。透過區域合作,香港可以擴展經濟腹地與及發揮更大的綜合優勢。

 

滿足跨境交通需求

 

     因此,在運輸建設方面將有一系列的新措施,滿足因粵港兩地經濟融合所產生的跨境交通需求,包括在沙頭角邊境通道興建新橋樑和檢討現行的跨境車輛配額制度,以期進一步促進跨境交通。

 

     在公共交通服務方面,我們已邀請交通諮詢委員會檢討非專營巴士的規管,在檢討時我們會小心考慮各種公共交通工具的關注,及市民大眾的利益。

 

     此外,為舒緩交通擠塞,及提供一個高效率及可靠的運輸系統,我們會研究調節交通的措施,以減少主要交通走廊的擠塞情況。

 

     接著我想交代一下各項持續推行的措施的進展。

 

     在振興經濟的範疇內,港珠澳大橋是我們優先處理的項目。

 

大橋協調小組辦公室年初成立

 

     去年得到國務院同意,粵港澳3地政府成立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我們會在2004年年初成立辦公室,委任辦公室主任等,並開展大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其他跨境基建方面:連接落馬洲與皇崗的新橋樑可望在2004年年底竣工,而深港西部通道及后海灣幹線的建造工程亦已展開,進展順利,預計可在2005年年底前完成。

 

     另外,有關廣深港高速鐵路的前期論證可行性研究,可望在數月內完成,內地和特區政府將進一步商討推進該項目的最佳方法。

 

     此外,我們正積極處理各項鐵路的策劃和建造,當中包括九龍南線和沙田至中環線的規劃及設計工作,並會評估興建西港島和南港島鐵路線的可行性。

 

     至於就地鐵與九鐵合併的建議,我們會盡快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完成研究及向大家公布有關決定。

 

     在建設仁愛公義的社會的範疇內,我們已在2003年8月匯報我們擬訂的一個客觀、可加可減的票價調整程序。

 

商加可減票價調整機制實施方法

 

     我們正與各公共交通營辦商討論該機制的具體細節和實施方法。在此期間,因應我們的鼓勵,交通機構亦提供了各種票價優惠,減低市民的交通支出。

 

     最後在有利環保的發展的範疇內,我們會繼續推動採用較環保的巴士,包括盡量安排環保巴士行走繁忙路段,而我們亦會在巴士專營權的條文和遴選營辦商方面做功夫,以提升巴士的環保性能以及鼓勵巴士公司採取環保措施。

 

     (以上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1月14日在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及交通事務委員會上就2004年施政報告中有關環境和運輸政策措施的全文摘要。)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