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031128tc11001
香港政府新聞網  
 香港政府新聞處網上採訪室
*
2003年11月30日
*
*
*
談承擔:公民的要素
*

     區議會選舉在11月23日圓滿結束。今年選舉的氣氛明顯較以往熱烈,不單參選和投票的人數都比上屆高,更值得高興的是候選人和登記選民當中,年齡在30歲以下的人數都見上升。

 

     這個現象反映出香港年�一代愈來愈多人願意參與公共事務,以體現對社會的承擔。

 

     一個地方得以繁榮進步,除了有賴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健全的法制,優良的公民素質也十分重要。

 

     作為良好的公民,我們首先要對自己生活的地方產生認同和歸屬感,願意承擔改善社會的責任。

 

     我們除了關心自己在社會所享有的權利之外,更要緊記履行應盡的公民義務,為照顧社會整體利益貢獻一己的力量。

 

     前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曾經呼籲國民「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事,要問自己能為國家做些什麼事」。這說明要使國家富強,必須凝聚公民的力量,大家朝向同一個目標邁進。

 

     香港的未來要靠大家共同建造,年青人是未來社會的棟樑,要具備主人翁的心態,多關心社會,並且身體力行,為社會作出貢獻,這樣的人生才活得精彩和有意義,這樣的社會才顯得美麗與和諧。

 

     今年年初,非典型肺炎肆虐期間,1位中文大學學生甘浩翔,以無比的勇氣,跑到SARS戰役的最前線,到聖約翰救傷隊的救護車當義工。當別人問起原因,他只淡淡的說:「有�事一定要有人做,個個都話驚,有需要的人點算?」在他的身上,我們可以找到對群體的責任、對社會的承擔,亦顯示出「非以役人,乃役於人」這種崇高的公民素質。

 

     各位青年朋友,你們在學習過程中或課餘時間�,有沒有主動了解國情時事、有沒有就社會上不同的意見作獨立的思考和分析、又有沒有考慮過為社會作出承擔?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學習不應局限於教科書的內容,也不只停留於校園內。

 

     社會上每天發生的不少事情,都具有教育意義,對個人成長、對培養批判性思考都有幫助。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要懂得易地而處,才可以更周全地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和尋求答案。例如:假設你是財政司司長,你會如何分配資源,以達到「滅赤」的目標呢?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我的生活是要依賴別人的努力,我也必須同樣地作出努力來報償我所得到的東西」。這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公民素質,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原動力。

 

     面對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青年人除了關心自己的國家和社會,還要履行「世界公民」的責任,為人類的和平進步盡一己的綿力,例如:保護環境、尊重知識產權、遵守國際協議,真正成為「立足香港,心繫祖國,放眼世界」的好公民。

 

(以上為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11月30日在網頁上發表的「給青年的十封信 -- 之四」。)

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