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配合全城清潔策劃小組的工作,社署推出了「關懷行動」,透過開設4,500個短期職位,為獨居長者、殘疾人士和其他弱勢社�進行家居清潔和小型維修,並不斷向住客宣傳個人和環境�生的重要性。
其中率先在5月底推出的家居清潔工作,截至7月17日,已經為66,200戶提供服務,相信到三個月活動期結束時定能為超過10萬戶長者清潔家居。
完滿解決艱巨任務
社署另一項配合全城清潔大行動的任務,便是聯同其他部門勸服住戶清理他們堆滿雜物和垃圾的家居,自5月底我們共接到77個轉介的個案,其中41個已完滿解決。
如果不是親歷其境,我實在無法明白這項任務的艱巨。
上周我和社署東區及灣仔區辦事處的同事探訪了三個這樣的住戶,其中一戶是居住於公共屋�的獨居老伯,正開始願意讓我們安排清潔工人為他那堆滿垃圾雜物的家居清潔。
長者不願拋棄寶貝
我去探訪他的時候,他仍然萬二分不願意要丟掉他的「寶物」,還質問署長香港有什麼法例禁止私人在自己的地方儲存物件。
另外一個垃圾堆積的住戶是一對年老夫婦,住的是他們自己的物業,雜物堆至大門都不能打開,兩老出入家居都要爬過一個由各類膠袋、鐵罐、書刊、報紙堆成兩米高的小山。
這種惡劣的居住環境,可說是慘不忍睹,但即使我們幾個人努力游說,老伯仍然拒絕讓我們替他清理雜物。
事實上,社署的地區同事幾年來不斷努力勸喻兩老把垃圾清走,但都不得要領。
由於兩老並無精神問題,亦無傷害自己或他人的傾向,我們實難採取強行入屋的行動。
同創�生居住環境
最後,老伯可能見署長賴�不走,勉為其難地答應會在一個月內清理廢物,但願伯伯能信守承諾,為自己、家人和鄰居創造�生的居住環境。
探訪了這兩個並不十分合作的住戶,我的心冷了一截,難道這些住客都是如此固執,罔顧自己和社區的利益?
同事安慰我說,稍後探訪的另一個戶主,便是一個極為成功並近乎是奇�的個案。
於是我們到附近的超級市場買了些水果作手信,滿心歡喜地出發到�魚涌溫婆婆的家。
溫婆婆的個案在5月初時曾被廣泛報道。由於多年的拾荒習慣,婆婆的家(兩個位於同一層樓的單位)堆滿了近40噸雜物,食物環境�生署的同事花了10日才把這些雜物搬走。
關懷行動協助適應
在處理這個案時,社署的社工在食環署介入前已花了個多月的時間輔導勸喻婆婆,並每天幾袋幾袋地替她清理雜物。
到食環署人員完成清理行動後,社工仍繼續跟進為婆婆安排家居支援服務、義工探訪、「關懷行動」工友家居清潔等,務求使婆婆適應失去了「寶物」的不安。
由於婆婆的家居已沒有再滋擾同樓住戶,大家都對婆婆很友善,協助和關懷她的起居生活。
當我上門探訪她時,婆婆表現得相當安詳,並表示不會再拾荒,為別人帶來麻煩。和婆婆坐在她整潔的家中,實難想像兩個月前這是個超級「垃圾崗」!
這次探訪讓我深深體會到要真正做到全城清潔,活出健康,不只是立法執法的問題,亦不能單靠不斷投入額外資源做清潔工作,而是需要精神文化上的改變、公民教育的深化和以多元化的服務和堅持的信念去處理一些特殊的個案。
社署同事在處理這些個案中表現出的服務精神,實在令我深感佩服,引以為榮。
(以上為林鄭月娥在7月27日於社署網頁發表「署長隨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