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表示,土地供應要由市場主導,會繼續維持勾地表制度,絕不會賤賣土地;並強調,土地是社會的寶貴資源,應以市場價格拍賣,故不會降底勾地門檻。
她指出,雖然金融海嘯影響社會各界,但政府會把握契機,在推展基建工程再加把勁;她預計,本立法年度約有100項工程需呈交立法會審批。
林鄭月娥今早(10月25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說,公開賣地只是土地收入的其中1部分;發展商進行換地,或修訂土地契約時需要補地價,也為政府帶來收入。
土地收入難以估計
她指出,雖然今年只賣出1幅土地,但本財政年度至今的土地收入已超過100億元。
至於最終能否達到預算案預計的400億元,她表示,難以作出估計,因為隨�外圍經濟情況及投資意欲的變化,土地收入的變化可以很大。
談及公共工程的開支時,林鄭月娥表示,雖然金融海嘯影響社會各界,但由於近期建築材料的成本有所紓緩,政府會把握契機,在推展基建工程再加把勁,趁有經濟能力時,吸納更多的公共工程。
在上個立法年度,立法會共批出了81個項工程,總造價超過400億元,有關工程會進行招標,盡快上馬。
基建上馬創造職位
她預計,本立法年度會有100項工程需呈交立法會審批,當中包括多個啟德工程項目、西港島鐵路工程、大學工程,及地區康樂文化設施工程。
林鄭月娥期望,隨�有關大型工程陸續上馬,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紓緩建築業的就業問題。
至於每個項目造價不超過2,100萬元的小型工程,她預計,今年這類工程的總開支接近68億元,相信明年也不會低於這個水平。
若市場有能力承接更多小型工程,她不排除增加有關撥款,令各區也可進行多些小型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