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署斥資38億7,500萬元,興建港島西和荃灣雨水排放隧道,以長遠解決該區的水淹問題。
渠務署署長黃志強今天(12月20日)在工程簽約儀式上指出,兩條雨水排放隧道落成後,港島北及荃灣、葵涌的水淹問題可望大大紓緩,特別是中環、上環和灣仔一帶。
針對本港山多的地形,以及沿岸密集的建設,渠務署採用創新的截流概念,建造雨水排放隧道,截取半山的雨水排出大海。雨水毋須經過下游的排放系�,長遠解決市區水淹的問題。
在隧道的設計上,進水口加入了創新、數十米深的螺旋形豎井及消氣室,令雨水更有效地流進隧道。
新隧道以鑽挖方式建造,毋須廣泛開掘道路,對公眾的影響輕微;位處下游集水區的市民,可得到更佳的防洪保護。
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的合約,價值達27億5,200萬元。工程範圍包括建造由大坑至薄扶林的雨水排放隧道,主隧道全長約11公里,直徑介乎6.25 - 7.25米。
工程包括建造東、西面隧道的出入口、34個隧道進水口和長約8公里的連接隧道及附屬工程。有關工程已在11月30日展開,預計2012年完成。
荃灣雨水排放隧道的合約,價值11億2,300萬元,包括建造長約5.1公里、直徑6.5米的雨水排放隧道,3個位於和宜合道、老圍和曹公潭的進水口,和1個位於油柑頭的排水口。工程計劃在12月28日展開,預計2011年完成。
目前市區的雨水排放系�,大多按數十年前的流量要求和標準建造。經多年發展,不少地面已被混凝土覆蓋,令地面雨水流量大增,排放系統不勝負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