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市民再定路向
工商及科技局局長王永平表示,感謝委員會主席及各成員作出的努力和貢獻;政府將小心研究委員會的所有建議,今年下半年發表諮詢文件,詳列香港公共廣播服務未來發展的意見。
諮詢文件涵蓋的主要課題,包括公共廣播服務的政策和角色,以及管治、問責、財政、節目和表現評估的安排。
委員會主席黃應士表示,經過連月來的檢討、研究、諮詢及商議,委員會確信香港需要公共廣播服務。
發揮四項具體功能
報告建議公共廣播公司應發揮4項具體功能,包括:
•鞏固公民意識及促進公民社會發展,提供真確而公正的新聞報道、資訊、觀點及分析,加強公眾對社會、國家和世界的認識,並增加市民對「一國兩制」的認知及了解其實施情況;公共廣播服務也應為交流意見提供開放平台;
•促進社會共融及多元性,提高市民對香港及外地不同文化、語言、宗教和種族的認識與包容;
•推動教育及鼓勵持續學習,引發市民對各種課題的興趣,並提供教育資訊及資源,鼓勵不同年齡人士及各種層次的學習;
•激發創意,推動追求卓越的風氣,豐富香港市民的多元文化生活。
免費頻道服務市民
黃應士說,為有效發揮這些功能,公共廣播服務必須緊貼多媒體發展,並在有需要時,扮演領導角色,透過眾多不同的平台傳送節目,務求為最多的市民服務。
報告建議,公共廣播公司應在數碼平台上運作,擁有至少1條免費電視頻道,提供粵語、英語及普通話節目;也應擁有充足的電台頻道,特別是超短波FM頻道,以及發展多媒體服務。
對於報告認為轉變香港電台為公共廣播機構並非良策,黃應士表示,正如報告指出,若然大幅度改變港台的現狀,必將造成許多實在而難以克服的問題,不利於新的公共廣播機構。
黃應士表示,委員會認為,把港台轉變成為公共廣播機構並非良策,而應組建新的公共廣播機構,而新的公共廣播機構也不應是政府部門;但他強調,委員會的探討範圍,並不包括香港電台的前途。
撥款逐步降至八成
委員會財政安排專題小組召集人陳景祥表示,報告建議公共廣播機構應採用「綜合財政模式」,主要經費來自政府撥款,也可開拓其他經費來源,例如邀集商業贊助或捐款。
陳景祥說,撥予公共廣播機構的款項應列為獨立支項,不應歸入任何主要官員的「財政封套」,以突出公共廣播機構的獨立性;而綜合財政方案應分期實施,首個財政周期的開支全數來自政府撥款,撥款最遲於第10年減至8成。
委員會認為,報告的建議一旦落實,可為本地廣播業帶來顯著的改變。
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去年1月成立,旨在探討在香港廣播市場中提供公共廣播服務的理據、角色和目的,以及所需的資源;以及公共廣播服務在不偏不倚的編輯方針、節目政策和良好管治等方面如何向公眾負責。
報告已上載工商及科技局網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