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主導:地政總署署長劉勵超重申,土地供應應由巿場需求決定,繼續主要透過「勾地表」制度為市場提供土地。 |
2005 - 06年度申請售賣土地表(「勾地表」)共提供35幅土地,包括29幅住宅用地及6幅商業用地;其中24幅為新增土地,11幅為本年度滾存的土地。
該29幅住宅用地的面積,共約22.1公頃,可提供11,000個住宅單位。在這些住宅用地中,10幅位於港島、8幅位於九龍、11幅位於新界。
至於6幅商業用地的面積合共約4.7412公頃,分別位於中環、九龍灣、荃灣、天水圍及西貢;其中4幅可即時作酒店發展,兩幅須在獲得規劃許可後,才可作酒店發展之用。
五幅豪宅地供選擇
地政總署署長劉勵超在公布2005 - 06年度「勾地表」記者會上表示,鑑於土地拍賣成績理想,以及市場對土地的需求,2005 - 06年度「勾地表」提供更多土地,包涵不同面積、地點和用途,以供選擇。
劉勵超說,為了提供不同種類的土地,「勾地表」內有5幅住宅用地適合作豪宅發展。
在新「勾地表」中,適合作豪宅發展的土地,包括位於波老道、聶歌信山道、淺水灣道、白石角等的土地;也有24幅面積小於1公頃的土地。
有助平穩市場供求
劉勵超說,「勾地表」內土地可供出售的時間分布相當平均,有助平穩地讓市場吸納土地和新住宅單位落成供應。
他指出,該29幅住宅用地,若全部售出的話,可建成11,000個住宅單位,預計有關單位的最早落成日期為2008年。
劉勵超說,連同兩鐵上蓋物業及市區重建區的重建計劃,可提供約22,000個單位,在2007 - 09年共提供33,000個單位;故相信可消除市場對樓宇供應出現斷層的憂慮。
簡化程序增透明度
劉勵超同時公布多項簡化措施,以提高「勾地表」制度運作的效率和透明度。這些措施包括:
•簡化勾地按金的要求,規定申請人需按申請勾地價格的10%繳付按金,按金以5,000萬元為上限;
•要求申請人在申請勾地時一併提交正式協議書和按金(可省回兩周的時間);
•把刊登賣地公告的時間由3周縮短至兩周;
•每月在地政總署的網頁上公布未能成功勾出的各幅土地曾接獲申請的次數。
劉勵超表示,這些措施旨在提高「勾地表」制度的透明度和效率,並希望可以加快勾地的程序。
他說,這些措施,可令成功勾地至拍賣的時間,由過往的10周縮短至7周,令勾地程序加快,減低發展商所承受的風險。
勾地價保密免混亂
劉勵超指出,地政總署在公布未能成功勾出的各幅土地曾接獲申請的次數時,不會公布發展商所提出的勾地價,避免引起混亂。
對於有要求公布每幅地的底價,他說,由於地產市場變化相當大,政府不會公布每幅土地的底價;因為一旦公布便須經常更新,而估價工作十分複雜,不可能經常這樣做。
他指出,如果由政府訂出底價,可能給予市場錯誤信息,即政府在訂定市場價格;這與價格由巿場需求決定的原則相違背。
土地供需市場決定
他重申,一如政府的房屋政策聲明,土地供應應由巿場需求決定。為貫徹執行這項政策,決定繼續主要透過「勾地表」制度為市場提供土地。
劉勵超說:「該制度讓市場有彈性地決定土地出售量和出售的時間。成功勾出的土地可透過投標或拍賣方式出售。
「從這角度來說,政府可透過公開競投獲得最佳的收益,並可反映該等土地的最佳用途和公開市場價值。」
不會恢復定期賣地
他強調,不會恢復定期賣地,否則或令公眾感到政府的房屋政策左搖右擺。
2004 - 05年度「勾地表」中共有17幅土地,至今售出6幅土地,地價收益合共約200億元。
2005 - 06年度「勾地表」連同新的摘要說明、申請表格和協議書,以及新的作業備考,可在地政總署網頁閱覽及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