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過去5年,已投入超過28億元,實施各項消除數碼隔膜的計劃,並已推出多項措施,建設香港成為數碼共融社會,確保社會各界都能從資訊及通訊科技的發展中受惠。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營運)麥鴻崧今天出席第7屆「人文服務的資訊科技應用國際會議」時表示, 數碼共融是2004年「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的部分。
該策略涵蓋多項計劃,旨在提升香港的資訊及通訊科技水平。
有關計劃包括:建設資訊及通訊科技的基建設施和資訊保安架構、促進本地業界發展、推廣工商業及教育界採納資訊及通訊科技,和繼續推行電子政府計劃。
「IT香港」運動於2000年9月開始推行,是重點數碼共融活動,旨在提高社會各界對資訊科技的認識、鼓勵公眾廣泛應用資訊科技,以及灌輸使用資訊科技的正確觀念。
至今已為50,000人提供免費資訊科技認知課程,教授長者、主婦、新移民及殘障人士等不同階層的市民基本的電腦及互聯網知識。
全港多個社區會堂、地區數碼中心、郵政局及社區服務中心,已共安裝約5,300部接駁互聯網的電腦,免費供市民使用。
電腦也安裝了點字顯示器、屏幕放大軟件、語音模擬軟件、輕觸式顯示屏及追蹤球等輔助工具,照顧長者及殘障人士等的需要。
政府也十分支持捐贈及循環使用電腦的活動,並捐出約1,000部個人電腦予志願機構,以及資助非政府機構回收400部電腦,捐贈予有需要的人士。
今年推出的「語音入門網站」試用版,可方便長者及視障人士獲取網上的政府資訊。該網站使用文字轉換話音技術,以粵語、普通話或英文讀出政府部門網頁的資料。
「數碼21」網站設有關於「無障礙網頁」的專題網頁,並免費派發電腦光碟,講解網頁設計的小技巧。
政府最近與社會福利界和資訊科技界合作,成立數碼共融基金,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消除數碼隔膜的活動,並已成立委員會,審核基金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