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署副署長陳志超指出,考慮更換水管時,會顧及水管的使用年期和狀況、過往紀錄、水管的重要性、對社會和交通的影響,而訂定優先次序。
雖然更換3,000公里水管的工程,已由2000年年底展開,預計在20年內完成,但水務署正詳細檢討工程的時間表,審慎探索如何加快工程。
陳志超今天出席電台節目時說,香港整個供水網絡涉 7,000公里的水管,有新也有舊。網絡分1,000個區域,監察水管的情況。
香港每年用水逾 9億立方米,而水管滲漏或爆裂的情況,跟世界其他地方相若,水流失率達25%。
水流失率與世界相若
水務署是在參考水管的使用年期,並考慮它的損耗和環境因素後,制定更換和復修計劃,盡量減低水流失的情況。
計劃由2000 年年底開始,分階段更換3,000公里的水管,預期在20 年內完成。
工程第1期首階段涉及更換全港18區並370公里的水管,正按進度推展;另正詳細規劃其他階段的工程。
更換工程按進度推展
水務署正詳細檢討工程的時間表,並考慮對交通和社會的影響,以及投放資金方面等因素,審慎探索如何加快工程,
陳志超強調,周三處理金鐘的水管爆裂個案時,已一方面聯絡有關部門,查證電路板的來源,同時進行維修的工作,故當天的工程並無延誤;而電路板是運輸署在1980年代,用以測試電子道路收費。
電子平台看地下設施
他表示,現時每家公用事業公司也有其地底設施紀錄,讓政府跟這些機構,透過電子平台,了解地底設施的情況。
被問及可否以有限度挖掘的方式進行工程時,陳志超說,進行敷設新水管或更換水管等工程時,是可考慮使用有限度挖掘的工序,減低對交通影響。
不過,他解釋這方法並非適用於所有工程,故需因應個別情況和成本效益作考慮。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