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040709tc06006
香港政府新聞網  
 香港政府新聞處網上採訪室
*
2004年7月10日
*
*

道路安全


*
「加強版」護欄  駕駛者最後防線

     去年7月屯門公路的交通意外,令車輛護欄頓然成為熱門話題。

 

     時至今天,路政署除已在多個路段加固現有的橋面護欄和路旁圍欄外,也初步完成了護欄「加強版」的新設計。

 

     路政署總工程師黃寶芝表示,電腦模擬初步測試顯示,它的防撞能力倍增,預期最快在明年採用這新設計。

路政署總工程師黃寶芝
P1車輛護欄新設計
屯門公路已加固的護欄
新設計:路政署總工程師黃寶芝(左圖),展示3桿式金屬護欄的最新設計(中圖)。屯門公路部分路段的車輛護欄,已完成加固工程(右圖);這種兩層護欄的設計,與歐洲最近發展的複式護欄設計相若。

     黃寶芝接受《政府新聞網》訪問時指出,P1護欄以往在電腦模擬測試中,只可抵受時速38公里的雙層巴士撞擊。

 

新設計令防撞力倍增

 

     不過,若在護欄加設支柱和橫桿,則可抵受時速65公里以上的雙層巴士撞擊。若有空間可以在護欄前加設3波板防撞欄,情況便更加理想。

 

     黃寶芝說:「這只是電腦模擬測試的初步結果,我們需要再做詳細的電腦模擬,以及實物撞擊,屆時結果可能就設計再作改善和改良設計,以便在可能的範圍內提高它們的功效;詳細設計預計在年底完成。」

 

     在改善工程方面,路政署在屯門公路意外後,即時加固23個路段的護欄,涉資1,360萬元。這些路段,主要位於屯門公路和吐露港公路,在現有的護欄加設3波板防撞欄。

 

斥一億提高護欄能力

 

     另一方面,部門也剛得到立法會9,370萬元的撥款,加固16個路段,共39個優先地點的護欄;這些路段與屯門公路交通意外肇事地點有類似的特質。

 

     黃寶芝說:「由於工程較為緊迫,我們會分兩部分進行。首部分是較具迫切性的7、8個路段,即屯門公路的路段,預備在8月動工,今年年底完竣。

 

    「至於餘下約30個路段,詳細設計工作已接近完成,可望在9月招標,以便第1期工程在12月完成後,在明年1月開展第2期工程,預計明年年底完成。」

 

     道路設施是需要定期維修和更換的,車輛護欄也不例外;通常每10 - 15年便需更換。

 

已改良七成P1護欄

 

     黃寶芝指出,路政署在2000年改良了P1(3桿式)金屬護欄的設計,並為全港100公里的P1護欄展開更換計劃。

 

     屯門公路意外後,部門已加快工程的進度,至今已更換了7成的P1護欄;餘下30公里護欄的更換工程,也可望於今年內完成。

 

     與多項改善工程同時進行的,還有檢討現有車輛護欄的設計。設計的準則,大多針對輕型車輛。

 

護欄設計考慮重型車

 

     黃寶芝指出,世界各地的交通意外,絕大多數與輕型車輛有關,香港也不例外,約8 - 9成涉及輕型車輛。因此,護欄的設計,均針對輕型車輛。

 

     針對重型車輛的設計,會出現較堅固的護欄,若針對輕型車輛來設計,則會出現較具彈性的護欄。若設計對象是輕型車輛,護欄便擋不住重型車輛,若設計對象是重型車,護欄對輕型車來說便太堅固,會造成較大的傷害。所以,設計護欄時,需要作出取捨。

 

     黃寶芝說:「不過,鑑於重型車輛數目上升,世界各地均認為,設計護欄時,有需要加重對重型車輛的考慮,也有迫切需要在重型車輛流量較高而出意外較大的路段,加強護欄,並針對重型車輛或巴士的撞擊,作為設計的目標。」

 

邀學者度身訂造護欄

 

     路政署已採納專家小組的建議,針對重型車輛和巴士加入新的防撞等級外,同時也計劃與本地學者合作,因應香港的路面情況,「度身訂造」車輛護欄的設計和指引。

 

     研究涵蓋以下各點:

 

•現有車輛護欄防撞等級是否足夠?是否需要引進更多防撞等級?

 

•歐洲最近發展了兩層護欄的設計,即前面的護欄用作抵擋輕型車輛,後者則抵擋重型車輛。這種佔用較多路面的複式設計,是否適用於香港?若是的話,應在那些地點安裝?

 

研究可望明年底完成

 

     黃寶芝說:「當完成這研究後,我們希望大學撰寫指引,讓工程師可以跟隨,選擇適當的護欄。

 

    「預計8月展開研究,希望能在8個月內作出建議,以便我們在8個月內訂定新指引和護欄等級後,再設計新的護欄。時間是非常緊迫的,希望整項研究可在明年12月完成。」

 

     黃寶芝強調,交通安全是每個人應有的責任,車輛護欄只是保護駕駛者的最後防線。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安全駕駛,避免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