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福利及食物局副秘書長陳育德表示,政府計劃引入發牌制度,規定魚類批發商必須遵照食物環境�生署所定的標準、安裝�生裝置、排水和消毒設施。
這項發牌計劃,將同時適用於魚統處管轄的及不屬其管轄的批發魚檔。
由於近期在兩個零售魚檔發現霍亂弧菌,政府已重新檢視有關魚缸水質的監察計劃和管制措施,並加強巡查活海魚批發店,並從個別攤檔抽取水樣本化驗。
已票控最近兩宗個案
陳育德出席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生事務委員會時表示,一旦發現高度傳染性霍亂菌,食環署將以對健康構成危害為理由,封閉有關店鋪。而當局已票控最近兩宗個案的魚檔。
他表示,由於個別水域的水質容易受到不同因素影響,如天氣、水流方向、海事工程及人為造成的污染。
故此,在短時間內會產生變化,倘若硬性規定業界抽取海水的地點,既不符合成本效益,也會在執行上構成莫大困難。
相對而言,把有限資源投放在批發及零售層面監察飼養活海魚的魚缸水的水質,定期抽取水質樣本化驗, 可以更有效地保障公眾健康。
食環署小組研究水質
食環署已成立小組研究香港水域的水質問題。
陳育德說,長遠來說,政府將就食物分銷鏈中針對海產的監察、檢查和抽樣,檢討現行法例架構和規管措施。
至於公眾關注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附近的活魚批發活動所引起的食物安全和場地管理問題,陳育德說,政府的跨部門小組正研究如何規範該市場的運作,讓該市場在有秩序並且符合環境�生標準的情況下營運。
他說,有關規管方案應既能加強保障市民的健康,又不影響活海鮮供應。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