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重申,公布涉及食物中毒個案的生蠔供應商,是在有足夠理據和基於公眾利益而作出的。
他表示,洗腸不是健康的服務,也完全沒有任何科學根據,市民應小心選擇另類醫療服務;並強調,對醫療券的建議沒有既定立場。
醫療券是醫療改革、醫療融資、資源分配的可行方案之一;周一嶽認為,若然採用,便須公平處理,並不涉及一些特別的服務,如急症或嚴重的疾病。
周一嶽今天向傳媒表示,若發覺有任何食品對健康構成問題,當局也會公布食品的牌子。
洗腸欠科學根據
近日有33人在4家食肆懷疑進食問題生蠔而不適,其中1人的糞便樣本對諾沃克病毒呈陽性反應;而這些食肆,均從同一地方購買生蠔。
周一嶽認為,這顯示生蠔的風險相當大,當局也有足夠理據,公布供應商的名稱,盡快讓其他人,特別是那些和供應商有生意往來的食肆知道事件,以決定如何處理已入貨的生蠔。
被問及是否需要考慮規管洗腸服務時,他強調,洗腸不是健康的服務,也完全沒有任何科學根據;市民選擇任何另類醫療服務時,應加倍小心。
他指出,單純用作洗腸的並非醫療儀器,但若洗腸的程序不恰當,以及不是在醫護人員監管下使用有關設施,是有一定風險的。
沒特定法例規管
洗腸療法並不屬於正統西方醫學,本港現時沒有特定法例規管洗腸;至今也沒有洗腸儀器申請列入醫療儀器名單內。
周一嶽表示,需研究是否需要特別防止洗腸療法這些活動,避免市民受騙。若有需要,便考慮是否需要法例監管。
消費者委員會今天公布,聲稱的洗腸功效缺乏科學和醫學根據,也未能證明洗腸有助改善健康或預防疾病,反而可能危害健康。消費者應有所警愓,接受洗腸可能承擔的風險。
洗腸中心一般聲稱不須使用藥劑,洗腸療法安全和有效,能把廢物從大腸排走。聲稱的方法是,把已過濾的溫水從肛門輸入結腸,浸軟宿便,刺激結腸蠕動,自然地產生排便反應。
一人洗腸染性病
洗腸中心也聲稱,由於洗腸排走結腸內的廢物,故此,有多種保健功效,包括改善皮膚、減肥、清除毒素、預防和解決便秘;但醫學意見卻完全相反。
舉例說,對於有聲稱指大腸壁積滿廢物,沒有按時從大腸內排出,便會釋放有害物質,�生署則指出沒有足夠科學證據支持;也沒有足夠科學證據,證明洗腸可治療關節炎、鼻竇炎或癌症。
本港及海外均曾出現因洗腸而導致身體不適的個案,但數目不多。
香港西醫工會的個案顯示,1名女病人因便秘,去年7月至8月期間進行了8次洗腸,其後感到肛門痕癢。
消費者應要警愓
她其後往私家醫生求醫,斷症為感染了性病。該病人立即接受治療,但仍感到痕癢。病人再看另一私家醫生,診斷結果相同。醫生向她查詢後,懷疑該病與她進行洗腸有關。
市民決定洗腸前,應留意洗腸可能引起併發症,包括弄穿腸壁,或因儀器消毒不妥當而受感染。
有腸道疾病的患者,例如憩室炎、直腸或大腸腫瘤,以及剛進行腸道手術在康復中人士,風險較大。
腎病或心臟病患者,也較易因水過多,而加重腎臟和心臟負荷或電解質失衡。只依賴洗腸而不求醫或延醫診治,可能有嚴重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