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全港進行的體適能測試結果顯示,市民體質自30歲開始便走下坡;從體適能的角度看,「人到中年」比一般人想像來得更早。
至於卅歲以上人士肥胖程度明顯上升的趨勢,男性比女性更明顯;50%的受訪男性體重過重,女性受訪者中,則只有30%。只有26%的成年人,有做足夠維持身體健康的體能活動。
社區體質測試計劃在去年11月至今年3月進行,逾8,000名市民參加了測試。
多做運動 體質愈佳
社區體質測試計劃諮詢委員會召集人勞永樂指出,各項體質指數,包括體重、血壓、肌肉關節柔軟度、肌肉力量與耐力,均自30歲起下降。
雖然如此,勞永樂表示,測試計劃清楚顯示,愈多做運動,體質便愈好。
接受體質測試的市民分成4個組別:3 - 4歲的幼兒、7 - 12歲的兒童、13 -19歲的青少年,以及20 - 69歲的成年人。
接受體質測試的男性中,30歲以上的,有5成體重過重;40歲以上的有64%過重。女性參加者中,相應的百分比分別是30%和40%。
四分一男 屬於肥胖
在30歲以上的男參加者中,25%界定為肥胖,若只計算40歲以上的男士,比例則增至35%。女性方面,毋論是計算30歲或40歲以上,肥胖人數均佔17%。
測試結果也顯示,大部分參加者沒有足夠的體能活動;只有26%的成年人和33.8%的兒童和青少年,有做足夠維持身體健康的體能活動。
勞永樂建議市民,每周進行3 - 5次中等強度的體能活動。中等強度的體能活動,可令人輕微出汗、體溫上升、心跳加速,但又不致於令人說話吃力。
成年人應每天運動累積30分鐘。13 - 19歲的青少年,每周要做中度至強度的運動3次,每次不少於20分鐘。12歲或以下的兒童,則應每天運動累積60分鐘。
父親習慣 影響兒女
測試顯示,父母對子女的運動頻密程度有重大影響,特別是父親的生活習慣。有趣的是,父親的運動習慣影響兒子和女兒,但母親的運動習慣只影響女兒。
勞永樂建議,父母應以身作則,與子女一起參加體育活動,尤其是父親。
體質測試結果的其他要點,包括:
•每天花3小時看電視或使用電腦的兒童中,體重過重的佔15.7%;每天花少於1小時看電視或使用電腦的兒童中,超重的只有8%;
•非吸煙男士在體重指標、腰圍、靜態心律和反應時間,均較吸煙者為佳;非吸煙女性腰圍,平均比吸煙女性少1吋;
步行跑步 成人至愛
•28.1%的兒童和青少年以「害怕疲累」為理由而不積極參與運動,18.5%以「缺乏時間」為理由;然而,76.9%表示喜歡上體育課,71.9%喜歡有組織的體育活動;
•不積極參與運動的成年人當中,32.2%以「懶惰」為理由,21.1%表示因為「缺乏時間」;
•單車和球類運動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游泳及球類運動是兒童及青少年最喜愛的活動;成年人則比較喜歡步行和跑步。
社區體質測試計劃旨在建立香港市民的體質數據庫,並研究香港市民的體質與運動模式的關係,從而有助政府制訂改善市民健康的政策。
測試計劃的設計,參照了國家體育總局的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方案。社區體育事務委員會建議,未來每5年進行1次社區體質測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