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取意見:醫管局行政總裁蘇利民會見多個病人組織,聽取他們對藥物名冊的意見。 |
|
醫院管理局宣布,檢討推行藥物名冊的工作進度和政策內容,主要檢討範圍包括病人自費購買藥物的供應模式、安全網的評審機制和引進新藥的機制。
去年7月起,醫管局分階段推行藥物名冊,至今接近1年。
醫管局專業事務及運作總監張偉麟指出,檢討過程採取開放態度,盡量聽取和收集病人、各相關團體、專業人士等的意見及建議;預計6月總結檢討結果。
自費購藥數目甚少
張偉麟表示,藥物名冊去年10月底在所有公立醫院全面推行,旨在劃一公立醫院及診所的用藥原則,確保病人獲得安全、合理、平等、具療效和成本效益的藥物。
藥物名冊推行後,自費購買藥物數目只佔所有公立醫院處方藥項總數的0.6%。若以處方藥單數目計算,佔所有公立醫院處方藥單的1.8%。
醫管局目前有售賣一些非常特殊,而且較難在社區藥房找到的藥物給病人,其中精神科藥物佔32%、腫瘤科藥物佔28%、免疫力抑制劑佔18%、注射制劑佔13%。
至於藥物安全網的資助情況,撒瑪利亞基金的總支出,在藥物名冊推行前與推行後並沒有太大的變動,平均每月批核28宗,每月總資助額約380萬元,每名申請者約可獲得88%藥費資助。
引進四項自購藥物
引進新藥方面,自推行藥物名冊以來,醫管局藥物諮詢委員會已先後開會和檢討3次,引進15項新藥,其中通用藥物佔4項、專用藥物佔7項、自費購買藥物佔4項。
更多有關藥物名冊的資料,可瀏覽這裡。
為完善這個機制和切合病人需要,醫管局正就3個主要範疇的工作進度及政策內容進行檢討,包括:病人自費購買藥物的供應模式、安全網的評審機制,以及引進新藥的機制。
市民可透過電郵或傳真(2881 5848),就醫管局藥物名冊的機制提出書面意見。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