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煥然一新:李鄭屋漢墓博物館重修後,展廳添置了多媒體電腦,以互動方式介紹漢墓的內部結構,增加趣味性。 |
|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重修工程順利完成,翻新後的漢墓設有天幕,既解決了雨水滲漏問題,也可保護古墓的結構。
設於古墓旁的展覽廳翻新後,添置多媒體電腦,以互動方式介紹漢墓的內部結構,增加趣味性。
「李鄭屋漢墓發掘50周年紀念暨漢墓博物館重修竣工儀式」今天舉行,主禮嘉賓包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副署長鍾嶺海、博物館委員會主席伍步謙、深水�區議會主席譚國僑,和康文署歷史顧問劉唯邁。
古墓具二千年歷史
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表示,具有2,000年歷史的李鄭屋古墓,墓頂向來鋪上防水膠膜、混凝土,以及泥土和天然草坪以作保護。
由於近年每逢大雨,李鄭屋漢墓均出現雨水滲漏,為保護古墓的結構,康文署決定進行改善工程,包括為古墓蓋建天幕,以及裝修古墓旁的展覽廳。
整項工程今年1月展開,展廳的翻新工程於6月完成,同月開放讓公眾參觀。天幕蓋建工程則於10月完成。
展覽內容也已更新,包括增設「華南漢文化」展覽,展出華南出土的漢墓和文物,藉此介紹兩漢期間(公元前206至公元220年)華南漢文化的特色。
88年列為法定古蹟
李鄭屋漢墓是1955年政府在李鄭屋村夷平山坡,興建徒置大廈時發現的。1988年李鄭屋漢墓列為法定古蹟,得以永久保存。
為了穩定漢墓內部的濕度和溫度,減緩墓室的損耗,墓室不對外開放,但參觀者可以透過裝嵌在羨道門口的玻璃,窺探古墓的內貌。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位於深水�東京街41號。開放時間為周一至周六上午10時至下午6時,周日及公眾假期下午1時至6時,農曆年除夕下午1時至下午5時,免費入場。
博物館逢周四、元旦及農曆年初一至初三休館。查詢可電2386 2863。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