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委員會兒童及青少年專責小組認為,物質豐裕與否,是影響兒童成長的因素之一,但其他非金錢因素,例如建立社會資本,對預防和處理跨代貧窮也十分重要。
研究顯示,香港學生的社會經濟地位與學業成績的相互關係並不十分密切。香港學生不論其社會經濟地位如何,一般都表現良好。
專責小組今天舉行第3次會議。小組主席蔡元雲表示,將致力與各相關政府部門合作,致力處理長期領取綜援的失業青少年。
針對性措施助自力更生
截至7月,共有2,034名15 - 24歲領取失業綜援的青少年曾參與「深入就業援助計劃」,其中704人仍然失業。這些青少年已領取綜援超過5年,其中約3成從未就業。
當局認為,如不採取較針對性的措施,為他們提供協助,相信難以推動他們投入工作行列,自力更生。
當局建議,推行「走出我天地」地區試驗計劃。這項嶄新而適切的激勵計劃,旨在對參與現有就業計劃後,仍未能重新投入工作的長期領取綜援青少年,加大力度提供支援。
額外支援避免跨代貧窮
在處理跨代貧窮問題方面,委員備悉政府致力確保下一代均衡發展,健康成長;並為弱勢社群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額外支援,以減少出現跨代貧窮的機會。
去年度,政府約投入600億元於兒童及青少年服務和相關計劃,其中近150億元是特別為弱勢社群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的服務。
委員同意,應繼續研究現行的政策和措施,確保有效調撥資源,協助需要額外支援的兒童及青少年。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