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表示,一旦爆發傳染病,當局極可能勸喻市民盡量避免前往人多擠迫的公眾地方,例如診所。屆時普通科門診診所可能需要縮減服務,只限於為慢性病患者覆診。
周一嶽在立法會會議上書面答覆議員提問時表示,作為應變計劃,將視乎該傳染病的性質,或需在每區指定一些普通科門診診所為醫療中心,診治受該傳染病影響的病人。
政府也會與私營醫療機構緊密合作,確保一旦爆發傳染病本港有足夠能力治理病人。
周一嶽指出,自從普通科門診診所在2003年7月由�生署移交醫院管理局管理後,醫管局已採取多項措施,改善普通科門診診所的服務。
引入個別病人醫療記錄
其中最顯著的措施,包括引入個別病人的醫療記錄,以及家庭醫學訓練和服務。
他說,通過應用資訊科技,任何普通科門診診所,都可以取得病人的醫療記錄。醫生和護士需要輸入正確的資料,無可避免地令每次診症時間增加。
此外,由於家庭醫學�重為病人提供持續、綜合而全面的護理,因此診症時間也會較長。
增加人手提供優質診治
他說,儘管當局已向普通科門診服務投放額外資源,普通科門診診所的醫生、護士、藥劑人員,以及支援人員人手已分別增加42%、21%、27%和6%,一些普通科門診診所可診治的人次仍須減少。
目前每名普通科門診診所的醫生,在日間診症時段(每節為4小時、每天兩節)最多可診治85名病人,夜間診症時段(4小時)最多診治50名病人。
不過,診治病人的數目減少,並不表示醫療服務水準下降;相反,有關措施不僅讓醫生可更充分了解病情,也可更妥善地記錄病人的臨床資料;令病人在求診時獲得優質的診治,減少覆診的次數。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