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環境�生署今天公布食物監察計劃的最新結果顯示,在4,000多個食物樣本測試中,有兩個樣本含致病菌,3個樣本化學測試不及格。
不及格的食物樣本中,包括1個含金黃葡萄球菌及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的飯糰樣本;以及1個含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的咖哩豬肉飯樣本。
食環署助理署長(食物監察及管制)鍾偉雄表示,在食物樣本中發現含致病菌,反映在處理食物時須提高良好�生習慣。
妥善處理至為重要
他強調,食物在冷卻、運送及售賣過程中,妥善保存食物至為重要。
鍾偉雄說:「市民處理食物時,應注意個人、環境及食物�生。
「冷凍食物須貯存在攝氏4度或以下的雪櫃內,而熱吃的食物,在進食前必須徹底翻熱。」
化學測試不及格的食物樣本,包括1個在食肆抽取的辣椒粉,被發現含不准許使用的染色料橙黃二及若丹明B。
影響健康可能性低
食環署在跟進調查發現,該食肆已沒有餘下的存貨。
另兩個不及格的樣本,包括鮮菇樣本及豆角樣本,分別被發現含有少量的鎘,和殘餘的除害劑甲胺磷。鎘是天然存在於自然環境的重金屬物質。
鍾偉雄表示,雖然有關不及格食物樣本的含量對健康構成影響的可能性很低,但食環署已勸喻有關的零售商停止售賣有問題的產品,並提醒他們須遵守法例的要求。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