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福利及食物局建議,提高非香港居民使用本地公共醫療服務的收費,下周一(12月13日)徵詢立法會意見,預期最快明年推行。
建議的措施包括:增加醫療費用至高於成本的水平、提高入院按金、為非緊急服務提早收取按金、向欠繳醫療費用者收取附加費等。
�福局表示,這些措施旨在鼓勵非香港居民使用私營市場的醫療服務,從而紓緩使用本地公共醫療服務的非香港居民人數大增的壓力。
該局向立法會�生事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指出,在今年4 - 9月的6個月內,非符合資格人士入住公立醫院的人數,平均每月1,385人,較去年同期增加24.5%。
急症人數升逾四成
非符合資格人士使用公立醫院急症室的求診人次的增幅,則更為顯著;求診人次平均每月為2,548人,較去年同期升42%。
這些病人中,超過95%是內地訪港旅客,85%為女性,其中75%正值生育年齡;而尋求專科治療的非符合資格人士中,超過半數是使用產科服務。
在4 - 9月期間,由非符合資格人士誕下的嬰兒共5,283名,較去年同期高出29%。今年首9個月,這類嬰兒佔所有在公立醫院出生嬰兒的29%。
到港內地產婦倍增
約7成在公立醫院分娩的非符合資格人士,沒有在港接受產前護理;不少更在分娩後不久便自行出院,令母親和新生嬰兒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增加。
此外,愈來愈多丈夫並非香港居民的非符合資格內地婦女來港產子,由2002年的10.7%,升至去年的17.9%和今年首3季的27.4%。
由於就非符合資格人士所訂的收費水平,較一般水平高出很多,涉及他們拖欠費用的壞賬金額也較高。
撇賬率高達三成五
在過去兩個財政年度,醫院管理局遭拖欠和所撇除的非符合資格人士欠款,分別為2,190萬元和5,960萬元,拖欠率介乎25 - 35%。
故此,政府在恪守公帑應只用於本地居民的指導原則,以及基於人道理由,有責任對患有急症的求診者提供醫療援助,評估了數項相應措施,鼓勵非香港居民使用私營市場所提供的醫療服務。
措施最快明年推行
這些建議包括:
•把公立醫院和診所向非符合資格人士收取的費用,提高至高於成本的水平,如接近甚至高於私營醫療機構的收費水平;並考慮實施最低收費,如向產婦以一整套服務的形式收取最低定額收費,減低她們不遵從醫生勸告自行出院的誘因;
•提高目前入住公立醫院的33,000元的按金。不過,在緊急情況下,公立醫院一向不堅持病人必須先繳交按金才能獲得醫療服務,而這做法將維持不變;
•要求非符合資格人士在預約專科門診服務或非緊急入住公立醫院時,先行繳付按金;
•向欠繳費用者徵收附加費,從而收回部分追收欠款的成本,也起了阻嚇作用;
•拒絕為欠繳醫療費用的非符合資格人士再次提供非緊急服務,以免增加壞賬。不過,基於人道立場,措施不適用於急症病人;
•除了香港身份證持有人的配偶或18歲以下子女,不為其他非符合資格人士供非緊急醫療服務。
�福局下周一(12月13日)就上述建議徵詢立法會議員意見,若建議的改動不大,預期最快明年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