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聞網
*
網頁指南主頁
*
* 天氣
*
* 交通情況
*
* 類別:
*
**
財經
*
*
**
教育與就業
*
*
**
社區與健康
*
*
**
環境
*
*
**
治安
*
*
**
基建與物流
*
*
**
行政與公民事務
*
*
*  政府評論
*
* 新聞焦點
*
* 都會生活
*
* 兒童天地
*
* 攝影廊
*
* 短片集
*
* 大眾心聲
*
* 施政報告
*
* 財政預算案
*
* 即日新聞稿
* 新聞稿資料庫
*
* 關於我們
*
*
*
*司法機構
*
*立法會
*
*區議會
*
*網上廣播
*
*宣傳短片
*
*政府資訊中心
*
*公共服務電子化
*


  English繁體簡體純文字PDA
*
*
  2003年10月6日
古物古蹟
*
再生「雷生春」 結合文化與商機
*

     在高樓大廈林立的荔枝角道及塘尾道交界,一幢僅4層高的戰前唐樓傲然而立。雖然自80年代已人去樓空,「雷生春」仍不失其昔日的氣派。

 

    「雷生春」由雷亮創辦,建於1931年,縱使其後人對這祖屋的印象也有點模糊,但談到那裡的生活點滴時,卻盡是美好的回憶。

雷生春   雷氏後人   雷生春
*   *   *
慎終追遠:「雷生春」見證了雷亮家族的發展,也是香港歷史的一部分,其後人把它贈予古物古蹟辦事處,以作永久保留,以紀念他們尊敬的先人。雷亮的部分後人(中圖左起):雷賢達、雷中元、雷黃�芳、Henry和雷添良。
錄像連結

難忘走馬騎樓踏單車

 

     對於雷亮的後人來說,「雷生春」的印象雖已有點模糊,但一致表示,「走馬騎樓」最好玩。

 

     在「雷生春」住了6年的雷添良說:「我花了很多時間在『走馬騎樓』,翻看照片;我曾在那裡踏單車、玩模型車,雖然印象不多,但很深刻,知道自己在那裡度過很愉快的時光。」

 

     在「雷生春」出世的雷賢達,在那裡住了10年。他常在又闊又長「走馬騎樓」打羽毛球。

 

     他說:「六叔更喜歡在那裡開聖誕派對,記得有一次,還打爛了他的閃光燈。」

 

原是華人高尚住宅區

 

    「雷生春」地下為跌打和藥材店舖,2 - 4樓用作雷氏家庭成員的住所。

 

     雷賢達說,由於雷氏是大家庭,有數十人在那裡居住,所以經常見到祖母和各位叔伯。

 

     雷亮的媳婦雷黃�芳雖然未曾在「雷生春」住過,但她也經常回去參與家庭聚會,也有一起郊遊和拍照,彼此的感情很要好。

 

     當年家人都喜歡到「雷生春」附近的「西苑酒樓」飲茶吃飯,和到「好世界戲院」看電影。她的婚宴則在「大華酒樓」舉行,她說:「那裡『很靚』。」

 

曾經面對一片汪洋

 

     半個世紀前的深水�是怎樣的?他們說,「雷生春」對出是大海一片,並沒有填海,環境也很清靜。

 

     此外,上海街是九龍區的主要商業區,彌敦道是洋人聚居的地區,而深水�則是較為高尚的唐人住宅區。

 

勤奮老實創辦九巴 

 

     雷亮是廣東台山人,遷居香港後主要經營運輸及出入口貿易生意,是九龍巴士公司創辦人之一。他也曾在區內參與開礦,設立礦鐵廠。

 

     據雷中元了解,雷亮對跌打很有興趣。雷亮在家鄉得到跌打酒配藥,覺得效用不錯,便自行製藥,並經常半賣半送給街坊。

 

     這「雷生春」跌打酒亦頗為聞名,並行銷海外,而「雷生春」也因而成為區內的地標。

 

     雷中元從其他人口中得悉,雷亮非常有生意頭腦、勤力、老實,而且經常幫助別人。

 

     雷亮於1944年逝世,「雷生春」醫館也於數年後結束。在80年代,由於家族成員繁衍,便陸續遷出。建築物其後曾用作住宅及租予洋服店。

 

    「雷生春」不僅見證了雷氏家族在香港的歷史,更記錄了深水�區過去民眾的生活、經濟活動和香港當年的美學及建築風格。

 

中西合璧別樹一格

 

     雷亮於1929年向政府購入荔枝角道119號,並邀請了擅長舖居設計的本地建築師W.H. Bourne設計「雷生春」。

 

     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秘書吳志華說:「雖然深水�有很多唐樓,但隨�人口急劇增加,很多已相繼拆卸,被高樓大廈取代。

 

    「而像『雷生春』般座落於顯著位置,裝飾那麼細緻講究的,實在少見,可說是現存最漂亮的唐樓。」

 

    「雷生春」的設計中西合璧,例如方形框架及欄桿,便是新古典主義的象徵;正門設計堂皇,充滿氣勢,也瀰漫�意大利文藝復興的色彩。

 

    而「下舖上居」、寬闊走廊和騎樓,以及刻有家族店號的石牌匾,都是典型的戰前「唐樓」設計。

 

首個無償捐贈古物

 

     在2000年,雷氏家族成員接觸古物古蹟辦事處,建議把「雷生春」捐予政府,以作永久保留,並記念他們尊敬的先人。

 

     經過雙方兩年來的商討,古物古蹟辦事署於9月正式接收「雷生春」。在10月7日的捐贈儀式中,雷氏家族代表正式把屋契交予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

 

     吳志華說:「這是近年文物保護一個很重要的項目,是首次有私人建築物的業主,願意無償地把歷史建築物捐贈給香港政府,作永久保留。」

 

    「雷生春」是首幢被列為一級古蹟的唐樓,可望在2006年,變身為匯聚文化與商機的旅遊景點,成為深水�區的新地標。

 

     目前初步的構想,是地下能用作商舖,如中草藥店,第一層是展廳,介紹「雷生春」和雷氏家族的歷史。

 

     至於其他樓層,可以是中式茶寮、禮品店和書店;頂層則可作為草藥植物的花園。

 

    「雷生春」的基本維修費用,估計約900萬元,由政府負擔。之後將邀請私人發展商提交方案,發展為結合文化與商機的新地標,重新給予新生命。

 

審批標書重文物保護

 

     政府將以批約形式租出「雷生春」,初步考慮是15年。估計中標者需投入1,000萬元改建「雷生春」,並須負責日後的維修和管理。

 

     在評審建議書時,政府將�重文物的保護和修復多於這項目的租金數額。投標的機構,須對文物保護有一種承擔,不可單純從商業角度出發。




返回頁頂
* 文物保存 *
*
*
* 列印
* 電郵本頁
*
*
*
相關連結
*
*
*
其他新聞:
更多..
*
* 古物古蹟 *
  香港品牌
*
*
*
主頁 | 財經 | 教育與就業 | 社區與健康 | 環境 | 治安
基建與物流 | 行政與公民事務
政府評論 | 新聞焦點 | 都會生活 | 兒童天地 | 攝影廊 | 短片集
大眾心聲 | 施政報告 | 財政預算案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重要聲明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瀏覽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