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聞網
*
網頁指南主頁
*
* 天氣
*
* 交通情況
*
* 類別:
*
**
財經
*
*
**
教育與就業
*
*
**
社區與健康
*
*
**
環境
*
*
**
治安
*
*
**
基建與物流
*
*
**
行政與公民事務
*
*
*  政府評論
*
* 新聞焦點
*
* 都會生活
*
* 兒童天地
*
* 攝影廊
*
* 短片集
*
* 大眾心聲
*
* 施政報告
*
* 財政預算案
*
* 即日新聞稿
* 新聞稿資料庫
*
* 關於我們
*
*
*
*司法機構
*
*立法會
*
*區議會
*
*網上廣播
*
*宣傳短片
*
*政府資訊中心
*
*公共服務電子化
*


  English繁體簡體純文字PDA
*
*
 2003年10月2日

 

*

專家報告指港處理「沙」疫得宜

*
「沙士」專家委員會發表報告
防患未然: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專家委員會聯合主席葛菲雪(左)和錢卓樂均認為,香港在抗疫期間,勇敢面對逆境。現時要做的,是汲取經驗和作好準備,防患未然。
錄像連結 *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專家委員會的報告指出,「沙士」給香港最重要的啟示,是必須作好準備,防患未然。

 

     整體而言,委員會認為香港處理疫情得宜,並讚賞香港市民在對抗這場疫症期間,臨危不亂、勇敢面對逆境。

 

     不過,專家委員會聯合主席葛菲雪表示,在疫症初期,對這個疾病及其成因所知甚少的時候,暴露了體制上的一些缺失。

 

     隨�疫症蔓延,一些擔任要職的人員也感染「沙士」,令問題更趨嚴重。

 

事件不涉行政失當

 

     葛菲雪說:「很多缺失很快便糾正過來,而各級人員在逆境中憑�努力不懈的幹勁,克服了體制上其餘的缺失。專家委員會認為沒有人因疏忽職守、未盡全力或行政失當而應受到譴責。

 

    「從事後回顧的分析,專家委員會確定了一些事情可做得更好,另有一些範疇須作進一步改善。」

 

     另1名主席錢卓樂指出,專家委員會就「沙」疫進行了詳細及全面的檢討。

 

檢討涵蓋不同層面

 

     錢卓樂說:「我們從公共�生、疾病控制、應變計劃、控制機制及行動,以及系統設計多個層面,以嚴謹及專業的方法去研究所有問題,評估政府、�生機關及醫院管理層,在當時非常困難的時間,有否各司其職。」

 

     葛菲雪認同錢卓樂的觀點,並指出,專家委員會在得出這個結論時,已充分考慮事後論斷的危險,因此,在研究每宗事件時,都盡力設身處地探討當時所知以及能夠做到的限度。

 

     展望未來,專家委員會提出12個主要議題,共46項建議,讓香港作出更好的準備,防禦任何緊急事故或危機的突襲。

 

妥善規劃靈活應變

 

     其中的核心概念,就是靈活應變,使體制內每個層面均能監測、預防和控制各種破壞性的挑戰,並能從中復原過來。

 

     先決條件是必須有妥善規劃、縝密安排和充分整合的緊急事故管理應變機制。

 

     主要的建議包括:

 

檢討�生福利及食物局與該局轄下有關的政府部門之間的組織架構和相互關係,藉以改善這些部門在�生防護事宜上的協調能力,並加快政策制訂和推展�生防護工作;

 

設立�生防護中心,中心在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範疇內,必須擁有職、權和責,以及培訓更多傳染病病學專家和公共�生專家。中心須就各類的�生防護事務,包括食物安全、動物疾病、非傳染性疾病及其風險因素等問題提供意見;

 

優先加強疾病監控,為系統提供及早警報;

 

•鑑於在疫症期間建立的「綜合症網上電子資料庫」和「重大事件調查及災難支援工作系統」十分成功,當局應作出投資,使�生署╱�生防護中心有更佳的資訊科技支援,以應付未來疫症爆發;

 

•確保所有化驗所能迅速和定期向�生署╱�生防護中心通報所有具公共�生重要性的化驗結果。更徹底的改革方法,便是把所有醫院的微生物化驗所集中在新的�生防護中心內;

 

•採納以人口為本作考慮的基準,擬訂涵蓋不同界別的應變計劃,作為處理大部分醫護服務和公共�生緊急事故的基本工作。計劃須適用於特定地點、特定事件或情況,並顧及國際的層面;

 

•規定�生福利及食物局、�生署及醫院管理局,以及各分區辦事處、聯網和醫院制訂和推行事故應變計劃,包括處理大型疫症的安排。應變計劃應與�生防護中心合作制訂,定期加以測試,安排也須分工清晰;

 

•如發生公共�生緊急事故,必須建立清晰和明確的統屬關係,以便有效管理;

 

•制訂指揮架構,以管理在運作、策劃和策略這3個不同層面的應變措施;

 

成立由�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擔任主席的指揮小組,在疫情發生時負責作出所有主要決定。成員人數毋須太多,可包括�生福利及食物局局常任秘書長、�生署署長、�生防護中心主管和醫管局行政總裁。還需要適當的法規架構,以便採取恰當的公共�生應變措施;

 

•應變計劃必須與毗鄰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中國內地和國際社會全面緊密協作,同時與國際社會和世界�生組織保持密切聯繫;

 

•醫管局應盡快撥款改善醫院的設施,特別是增加隔離病房,並制訂詳細計劃,靈活運用資源,以應付出現令醫療系統個別環節無法負荷的事故;

 

•檢討某些臨床技術和專科不足的問題,並制訂解決方法。委員會贊成政府的建議,在選定的急症醫院附設傳染病病房,比建造專門處理傳染病醫院較為適當;

 

加強安老院的感染控制安排,包括為員工提供感染控制的培訓,以及改善隔離措施。到診醫生計劃應長期推行。

 

與傳媒建夥伴關係

 

     在公眾信息傳遞方面,委員會認為,須確保具備適當的專門技術和資歷的專業人士獲得適當培訓,與傳媒合作,立長期的夥伴關係,並參考他們就制訂緊急應變行動所提供的意見;傳媒在傳遞有關風險的信息時,也應有責任。

 

     當局也應推行持續的公眾教育計劃,教導市民有關公共�生的知識。

 

     小組委員李紹鴻說,現在的問題,是有很多新的傳染病,例如是「沙士」、禽流感和愛滋病,這些是新的傳染病,以前沒有的。另有些舊的傳染病再復發,例如是結核病和瘧疾。原因是人口流動,加強了傳染病的傳播。

 

     李紹鴻說:「我們的世界愈來愈小,因為我們乘搭飛機的話,只需個多小時已可以從一個城市到達另一個城市。所以,因為人口流動,以及旅遊世界的時間縮短了,傳染病的傳播因而非常大。」

 

     被問到楊永強作為�生部門的最高決策人,為什麼可以不需要負責時,另一小組委員楊紫芝指出,楊永強本人是醫生,而他的母語是英語,所以當他想以專業的詞彙來解釋事情時,可能真是解釋得不太清楚。

 

     她說:「所以他自己也承認在這方面是做得不夠,也有缺失,在運用中文詞彙方面,需要慢慢學習。」

 

專業界定引起混淆

 

     其次是界定的問題,根據專業名詞,「社區爆發」即是在社區內有人與人的傳染。當楊永強3月14或15日說這句話時,即使在社區是有1位醫生受到傳染,但該名醫生是由病人的親屬傳染,是由於威爾斯親王醫院的病人跟他的家人有很緊密接觸,因而傳染。按醫學上的定義,這並非是社區感染。

 

     不過,楊紫芝指出,現在已不流行用「社區感染」這個名詞,因為現在談到傳染病,並沒有區分是在醫院內或醫院外,全都是「人群的感染」,所以他的解釋可能比我現在所說的更不流利,所以變成有些混亂,而他本身也承認這是一個缺失。

 

     楊紫芝說:「批評,是以今天的眼光去看當時的情形應該怎樣處理;但審判則並非用今天的眼光,而是當你自己設身處地,以及是當時的人,在當時的情形是沒有人知道這個新的病例是什麼,又不太認識它的臨床象徵,化驗室也沒有一個很準確的化驗,它的傳播情形我們又不是十分認識。

 

    「同時,醫院也沒有特別的隔離病室,到現在才開始建立,所以在當時的情形下,我們設身處地,我們認為,當時所做的事情是符合標準的。」

 

     當被問及小組有否發現有政治因素影響政府處理「沙士」的過程時,楊紫芝表示,由3月至6月期間,完全聽不到在這方面有考慮政治因素。

 

社區合作保持警覺

 

     楊紫芝指出,要防禦傳染病,不能單靠政府或醫護人員,社區也要出一分力。她說,社會已更團結,加上業界的努力和各界的合作,若再有疫症出現,香港定能處理得更好。

 

     不過,鑑於「沙士」或存在隱形的個案,她呼籲各界提高警覺。

 

     李紹鴻則引述世�專家所說,「沙士」是21世紀的首宗疫症,但不是最後一宗,因此,要有效預防傳染病,有賴社區跟政府和各界合作。

 

     在報告中,專家委員會對那些在這場疫症中痛失摯親的人士,致以深切慰問。

 

     專家委員會今早把報告呈交予行政長官董建華,市民可瀏覽委員會的網頁,參閱報告的內容。




返回頁頂
* 防治「沙士」 *
*
*
* 列印
* 電郵本頁
*
*
*
相關連結
*
*
*
其他新聞:
更多..
*
* 香港迎向未來 *
  香港品牌
*
*
*
主頁 | 財經 | 教育與就業 | 社區與健康 | 環境 | 治安
基建與物流 | 行政與公民事務
政府評論 | 新聞焦點 | 都會生活 | 兒童天地 | 攝影廊 | 短片集
大眾心聲 | 施政報告 | 財政預算案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重要聲明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瀏覽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