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030503tc05007
香港政府新聞網  
 香港政府新聞處網上採訪室
*
2003年5月3日
*
*
抗炎
*
林兆鑫:港應設「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
*

     港大醫學院院長林兆鑫說特首董建華和�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領導下的政府特工隊伍,在這個史無前例的抗炎戰役中表現出色和果斷,雖然一步一驚心,但運籌帷幄,既剛且柔,舉網以網,千目皆張,以民為貴,深明天下之務,與天下共之的道理。

 

運籌帷幄  以民為貴

 

     林兆鑫在香港電台發表的「香港家書」中說:「我知道市民對政府好多怨氣,但平心而論,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浩劫,在董特首和楊局長領導下的政府特工隊伍,在我眼中,是出色和果斷,由健康申報,家居隔離,邊境探熱,停校復課,以至病院調配,科研引伸,防治落實,撥款救港,雖然一步一驚心,但運籌帷幄,既剛且柔,舉網以網,千目皆張,以民為貴,深明天下之務,與天下共之的道理。」

 

疫情趨穩  但忌怠慢

 

     他說踏入五月,新症的數字果然減少並保持平穩,疫情看來受到控制,真是覺得很開心。

 

    「不過開心之餘,我們要緊記,不可以鬆懈。我們緊些,數字會稍降,我們放鬆,數字又會上升。」

    

     他希望劫後的香港,用學者的風範,自我檢討,聞過則喜,聞善則拜。

 

一笑江橫  浩氣滴淚

 

     他說:「我希望香港的經驗,失也好,得也好,可以送去中國和世界每一個角落,每一間醫院,讓他們作借鏡。那麼,我們香港人,可以仰天大笑出門去,出門一笑七江橫。」

 

     他以「半是仁心半是醫,一點浩氣一點淚」來形容醫護人員強烈的使命感及無畏無懼的精神。

 

     林兆鑫行醫36年,經歷過不少生關死劫,認為這次「非典型肺炎」疫症,倒轉了香港以至世界的平衡。

 

抗炎首要  資訊流通

 

     他認為,對抗非典型肺炎,資訊流通最重要。爆發初期,由於資訊不足,醫護人員因而未能提高警覺。

 

     當廣州疫情爆發時,如果香港有類似「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的組織,第一時間與廣州相關組織聯絡,取得疫情資料,通報予本港各大醫院,必能大大提高各大醫院的警覺性。

 

     即使在疫情爆發後,也可立即採取行動,排除政治人情因素,集中救火。各地的「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可以互相聯絡,交換資訊及加�合作,對控制疫情,有極大的作用。

 

     他指出,香港是個繁華社會,人口稠密為世界之最。如果再有一個這樣凌厲的疫症,第一把火未能撲滅,燃點起成千上百的火頭,就算最好的消防隊伍,都會傷亡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