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聞網
*
網頁指南主頁
*
* 天氣
*
* 交通情況
*
* 類別:
*
**
財經
*
*
**
教育與就業
*
*
**
社區與健康
*
*
**
環境
*
*
**
治安
*
*
**
基建與物流
*
*
**
行政與公民事務
*
*
*  政府評論
*
* 新聞焦點
*
* 都會生活
*
* 兒童天地
*
* 攝影廊
*
* 短片集
*
* 大眾心聲
*
* 施政報告
*
* 財政預算案
*
* 即日新聞稿
* 新聞稿資料庫
*
* 關於我們
*
*
*
*司法機構
*
*立法會
*
*區議會
*
*網上廣播
*
*宣傳短片
*
*政府資訊中心
*
*公共服務電子化
*


  English繁體簡體純文字PDA
*
*
  2003年4月18日

草藥

*

草藥園:小小神農架  五味貫中西

*

     草藥園位於半山香港醫學博物館內,是博物館最新的項目。規劃草藥園的主要目的,除了搜羅在本港生長的草藥、培植更多具有研究價值的草本植物,以及反映草藥基本醫學特性和功能外,也希望可以促進中西醫學的交流。

 

     「籌備草藥園時,除了希望可以讓大眾明白除了中藥,草藥對西藥也有很大的影響,並同時讓參觀者更加明白草藥各方面的形態及功能。」草藥園籌備委員會主席余秋良說。


香港細辛   佛手   草豆蔻
*   *   *

戶外百子櫃:(左圖)香港細辛屬馬兜鈴科,微毒;具散寒、止咳、止痛功能。(中圖)佛手是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實,具行氣止痛、舒肝胃功能。(右圖)香港醫學博物館行政主任吳國樑介紹「薑之園」內的草豆蔻。

錄像連結

     他說,藥本身沒有中西之分,有些西藥都是由草本植物提煉出來的,但中藥在這方面更加豐富。

 

半山區的戶外百子櫃

 

     草藥園共分九個種植區,植物數目超過250種;每區設有不同主題,其中的「觀賞園」和「生肖園」,便突顯了草藥不同的特點。

 

     「觀賞園」內種有菊科、旋花科等觀賞性草藥;較珍貴的菊科草藥有向日葵、大薊和蒲公英等。

 

     觀賞性草藥還有一品紅、含笑、算盤子等;其中的七葉一枝花和青蒿(黃花蒿),更是頗珍貴罕有的草藥。

 

民間智慧12生肖草藥

 

     顧名思義,「生肖園」內種了12種「生肖」草藥,是民間醫師按12種生肖吉祥動物的名字而命名的一種趣味組合。

 

     12生肖草藥分別是:入地老鼠、牛筋草、虎耳草、兔仔腳、龍葵、蛇莓、馬藍、羊角藤、猴耳環、雞爪三七、狗肝菜和豬籠草。

 

     研究中草藥,首先便要認識它們。「辨真園」內的種植,都是外形相似、容易混淆的草藥。

 

     這區種植的有天南星科草藥,如芋頭、海芋(劇毒)和尖尾芋等,形態均十分相似;而透骨消和崩大碗、紅絲線和狗肝菜、革命菜和蒲公英,外形也很相似,不容易辨認。

 

香港細辛大嶼山特產

 

     草藥園內也有一些最能代表香港的地道草藥,因為它們不僅在香港發現,更以「香港」命名。

 

     例如「香港細辛」,便只生長在大嶼山,也是世界上首次在本港發現及命名的新品種。

 

     據《香港植物名錄2001》所載,以「香港」命名的植物共有35種,藥用植物學名以「香港(hongkongensis)」命名的也有五種。

 

食用調味離不了中藥

 

     中藥,總令人聯想到「苦茶」,但其實中藥也不一定是苦的,而且和我們日常飲食也有很密切的關係。

 

     香港醫學博物館行政主任吳國樑表示,就中國醫學而言,醫、藥、食有�緊密的聯繫,所謂「藥食同源」。

 

     中藥分類中,把各藥品分為酸、苦、甘、辛、鹹五種味道。

 

     吳國樑說:「中藥可以是食物,也可以是藥,所謂「藥食同源」,即一般所說的食療、藥膳。」

 

     以「薑之園」為例,薑有很多種;像同時具有藥用價值的草豆蔻和生薑,前者只作藥用,但生薑就是日常燒菜烹調常用的。

 

     吳國樑說:「生薑固然有藥用價值,但我們也會用來煮�;另外,薑黃也會用來做咖哩。」

 

蒼翠嫩綠完全大自然

 

     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客座教授岑澤波認為,草藥園很有教學價值。 

 

     岑澤波說:「中醫學院的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學習已經過泡製處理的熟藥外,最好能看看未經處理的生草藥原來在自然界的形態。

 

     「當然,上山採藥是一個途徑,但花時間較多,而且也不一定可以找到教學上的草藥。現在集中一個地方,把常用的中藥和標本放在一起,不僅可以省回不少時間,而且收益也較大。」

 

     雖然草藥園要待至7月5日才正式開幕,但現在已供各界參觀。

 

     草藥園位於香港半山堅巷二號,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六,早上10時至下午5時;周日及公眾假期,下午1時至5時。

 

     查詢可電2549 5123或瀏覽香港醫學博物館網址




返回頁頂
* 自然護理 *
*
*
* 列印
* 電郵本頁
*
*
*
相關連結
*
*
*
其他新聞:
更多..
*
*
  香港品牌
*
*
*
主頁 | 財經 | 教育與就業 | 社區與健康 | 環境 | 治安
基建與物流 | 行政與公民事務
政府評論 | 新聞焦點 | 都會生活 | 兒童天地 | 攝影廊 | 短片集
大眾心聲 | 施政報告 | 財政預算案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重要聲明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瀏覽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