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署及廣東省環境保護局表示,上半年珠江三角洲沿海一帶地方的空氣質量一般較區域中部及北部地區為佳,可能與沿海一帶的污染物擴散條件整體較佳有關。
根據粵港兩地今天﹝10月25日﹞發布的粵港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控網絡2007年上半年的監測結果報告顯示,區內大部分污染物的整體濃度在冬季期間﹝如1月份﹞較高,接近夏季的時間﹝如6月份﹞則較低,而空氣質素也較佳;除了因為該段時間有較多雨水及較高的混合層高度外,偏南季候風也為珠三角地區帶來較潔淨的海洋性氣流。
至於個別地區的監測點,上半年都曾間歇性錄得有污染物濃度超出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主要是由不利於污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所觸發。
監控網絡是粵港在環保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於2005年11月30日啟動,共有16個監測點,其中3個位於荃灣、東涌及塔門;其餘13個位於廣東省內,即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惠州、東莞、江門、肇慶、順德、惠陽、番禺及從化。
監控網絡量度4種主要污染物(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可吸入懸浮粒子)的濃度。監測結果有助粵港雙方對珠三角地區內的空氣質素趨勢進行科學分析。
預計監控網絡2007年全年的監測結果可在2008年4月完成。
2007年1月至6月區域空氣污染狀況報告可瀏覽環境保護署網頁或按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