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050411tc04004
香港政府新聞網  
 香港政府新聞處網上採訪室
*
2005年4月11日
*
*
水質
*
竹篙灣工程與養魚區水質變差無關
*
土木工程拓展署

     土木工程拓展署表示,沒有證據顯示長沙灣養魚區水質變差,與竹篙灣第2階段填海工程有直接關係。

 

     該署表示,各水質監測站收集的數據顯示,竹篙灣填海區外圍至坪洲及喜靈洲一帶的懸浮固體數值,一直處於低水平,中退潮所錄得的平均懸浮固體數值只在5.7及12.5毫克╱公升之間。

 

     該署強調,沒有�象顯示懸浮沉積物從填海區向南擴散至養魚區。

 

     當局一直嚴謹監測工程範圍附近的水質,從竹篙灣填海區至長沙灣養魚區沿途設有11個水質監測站。

 

     去年10月收集的869個監測懸浮固體的海水樣本,只有1次在長沙灣養魚區內其中1個海水監測站,錄得懸浮固體數值達至50毫克╱公升,而該養魚區與填海區相距遠達9公里。

 

三屏障減工程影響

 

     長沙灣養魚區內的平均懸浮固體數值明顯較高及有較大的起伏變化,而由竹篙灣填海區至長沙灣養魚區外圍,平均懸浮固體數均維持在低水平;因此,沒有證據顯示長沙灣養魚區內水質變差及養魚死亡事件與竹篙灣第2階段填海工程有直接關係。

 

     獨立顧問陳�安認為,長沙灣養魚區水質的起伏變化及變差,是屬於個別地域性現象,沒有證據顯示這個情況和工程有直接關係。

 

     土木工程拓展署表示,為了減低工程對附近水質的影響,施工除了符合所有環境保護規範,也增設為針對特別海事工程而設計的3種屏障。

 

     其中的框架式隔泥網,包圍所有挖泥工作從海面至海床,以減少海泥滲出隔泥網範圍;而懸掛式及直立式隔泥網,則包圍�工地重要範圍,只留下1個活口用作船隻進出工地之用。

 

不發津貼予養魚戶

 

     所有填土工作均須在海堤至少200米以後進行,以確保沉積物不會沖出工地範圍以外;而所有挖泥及填土範圍,包括隔泥網的位置及船隻進出口,均獲環境保護署批准。

 

     至於發放特惠津貼的問題,是由地政總署擔任主席的跨部門工作小組決定,小組成員包括漁農自然護理署、環境保護署及民政事務總署的代表。

 

     跨部門工作小組在考慮水質監測結果及其他相關部門的專業意見後,認為在長沙灣養魚區內,僅錄得1次懸浮固體數值達至50毫克╱公升,與竹篙灣第2階段填海工程並沒有直接關係,故決定不發放特惠津貼予養魚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