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起,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名單,加入了4個分別由澳門、馬來西亞、菲律賓和美國提出的新名字:「琵琶」、「鸚鵡」、「莫拉菲」和「麥德姆」。
「琵琶」是種在澳門受歡迎的寵物魚;馬來西亞提出的「鸚鵡」,其馬來語原來是指1種藍色冠羽的鸚鵡;菲律賓提出的「莫拉菲」,則是種當地常用於製造傢俬的硬木;至於美國提出的「麥德姆」,正是大雨的意思。
它們分別替代「畫眉」、「鹿莎」、「伊布都」和「查特安」。
根據慣例,當熱帶氣旋在某地造成嚴重傷亡及破壞,有關國家或地區,可向颱風委員會要求刪除該熱帶氣旋名字,由其他名字補上。
熱帶氣旋「畫眉」在2001年12月下旬,罕有地在接近赤道的新加坡附近形成,為新加坡帶來強風暴雨,嚴重影響該區的海陸空交通服務。
「畫眉」是自第2次世界大戰以來,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區最接近赤道的熱帶氣旋。
2002年的「查特安」及「鹿莎」,分別在日本和南韓造成人命傷亡及破壞。去年的「伊布都」,導致菲律賓至少22人死亡;而在廣東、廣西的死亡人數則達20,經濟損失估計超過19億元人民幣。
香港天文台由1947年起曾採用關島美國軍方「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訂定的熱帶氣旋名字。
熱帶氣旋在初期全部採用女性名字,在1979年後加入男性名字,直至2000年開始採用由14個颱風委員會國家或地區提供的新名字,共有140個。
熱帶氣旋的中文譯名,是由中國國家氣象局、香港天文台和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台經過協商後確定的。
最新的熱帶氣旋名單及註解,已載於天文台網頁。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