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廢物回收: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表示,會待乾濕廢物分類回收試驗計劃完成後進行檢討,研究這種回收方式的可行性、配套支援方面的安排和成本效益。 |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表示,自乾濕廢物分類回收試驗計劃已於今年3月開始在港島東區4個屋苑推行後,平均每日收集到約1公噸的乾廢物,回收率約20%。
她說,分類後的乾廢物以投標形式出售予回收商,証明經妥善分類後的回收物料在市場上有一定的價值。
廖秀冬在立法會表示,整個計劃為期12個月,會待試驗計劃完成後進行檢討,研究這種回收方式的可行性、配套支援方面的安排和成本效益。最後,希望可以達致市場經營的模式。
她說,會視乎乾濕廢物分類這個回收模式的實際成本效益,及所需的配套設施,政府會考慮擴大規模,一方面減低對堆填區的負荷,另一方面又可增加回收業的就業機會。
她說,政府在2002年4月邀請了本地和國際廢物管理業界,就有關在本港發展大型廢物處理設施的各種技術方案提交意向書。
其後於2002年年底,成立了一個諮詢小組,成員主要為非官方人士,協助政府考慮收到的意向書。
廖秀冬指出,小組現正分別從不同角度審議所收到的各種技術方案,並會向政府建議可行的技術,以便進行公眾諮詢。
此外,政府已展開研究,探討擴展現有堆填區及闢建新堆填區的可行性。
她說,政府已採取多種措施,推動和協助廢物回收工作,包括:
* 一直支持和推動各類廢物回收的商業運作及社區活動,並嘗試多元化的廢物回收方式,這包括推行乾濕廢物分類試驗計劃,以及在公眾地方及公共/私人屋苑設置廢物分類回收箱;
* 加強廢物回收的公眾教育和宣傳;
* 提供合適土地讓回收業租用;
* 籌備在屯門闢建一個佔地20公頃的回收園,為回收業提供長期用地;以及
* 向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注資1億元,主要用以資助社區組織和環保團體推行社區廢物回收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