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表示,通脹壓力及美國放寬貨幣政策,可能吸引槓桿式持倉,以及刺激資產價格上升,香港應提高警覺,防範有關因素對金融穩定造成的風險。
委員會認為,美國的信貸問題規模極大,美國數據持續疲弱,經濟增長減慢的情況,已逐漸蔓延全球。
美國的問題可能透過金融渠道,影響東亞經濟體系;投資者避免承受風險,以及轉尋資金避難所的行為,可能打擊對區內市場的信心,造成資金外流。
通脹壓力及預期美國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可能令實質利率下降,吸引更多槓桿式持倉,以及刺激資產價格上升,對物業市場的影響更為明顯;香港應提高警覺,防範有關因素對金融穩定造成的風險。
委員會今天(3月11日)發表的《貨幣發行局制度運作報告》指出,今年1月5日至2月4日期間,港元匯率保持穩定,但銀行同業拆息普遍回落;貨幣基礎由3,197億元,升至3,442億元。
期內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全面下跌,主要由於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下調;1個月及3個月的銀行同業拆息,下降103及125基點,收市報2.17厘及2.3厘;12個月的息率也由3.5厘,降至2.32厘。
報告指出,港元利率與同期美元利率的負差距走勢不一,1個月的負息差,減少25基點,至負107基點;3個月及12個月的負息差,則擴闊至負94基點及負72基點。
期內貨幣基礎由3,197億元,升至3,442億元;貨幣基礎包括負債證明書、政府發行的流通紙幣及硬幣、總結餘,以及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
貨幣基礎擴闊,主要由於農曆新年前,市民對紙幣的需求增加,以致未贖回負債證明書總額,以及政府發行的流通紙幣及硬幣總額增加。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