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當平衡:公共開支維持在本地生產總值20%或以下,是在滿足社會對政府維持低稅制與提高福利這兩個期望之間適當平衡。 |
|
財政司司長唐英年認為,香港當前的經濟表現固然可喜,但也有不少挑戰,故在考慮各項經濟發展及公共財政政策時,必須保持憂患意識,並顧及社會的整體長遠利益。
他表示,目標是在未來數年的預算案持續取得收支平衡,以及把公共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維持在20%或以下,以在滿足社會對政府維持低稅制與提高福利這兩個期望之間取得適當平衡。
唐英年今天在立法會動議二讀《2006年撥款條例草案》時表示,香港短期的挑戰,包括禽流感及全球金融市場波動等可能出現的風險。
長期的挑戰,則包括香港的人才素質、經濟轉型和勞工技術錯配的問題、人口老化、工作人口佔總人口比例逐步下降,以及環境污染等。
關注失業率通脹
唐英年說:「宏觀經濟方面,我關注的是,究竟失業率還有多大空間,可由現時的5.2%進一步回落,以及人口老化會否導致香港的自然失業率上升。
「另一方面,經濟復甦帶動了物價逐步回升,而各類物業的租金亦反彈了不少。去年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上升了1.1%,通脹已重新成為我們須關注的問題。」
他認為,處理公共財政最困難之處,是如何在維持低稅制的同時,又能滿足社會的需要。
唐英年表示,財政目標是在未來數年持續取得收支平衡,以及把公共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維持在20%,下年度的比例估計約18%。這比例較大部分已發展的經濟體系為低。
積穀防饑以利民
唐英年強調,由於香港是外向型經濟體系,很容易受到外來衝擊,加上經濟有周期性,所以經濟向好時,要積穀防饑,否則經濟逆轉時,便沒有空間推出措施,利民紓困。
他重申,有需要把公共開支所佔的比重保持在低水平,以確保公共財政穩健。
唐英年說:「為了維持『小政府』的運作模式,加上政府資源有限,我們必須審慎從事,量力而為。
「在社會福利方面,我們提供基本的安全網,並致力建立公義仁愛的社會。我們不可能與奉行福利主義的國家相提並論,因為市民並不接受他們的高稅制。
重視港長遠利益
「我認為,在這情況下,把公共開支在本地生產總值所佔的比例維持在20%或以下,是在滿足社會對政府維持低稅制與提高福利這兩個期望之間的適當平衡。」
唐英年指出,「審慎理財、量入為出」是實事求是的理財哲學,與低稅制及「大市場、小政府」有�互為因果的關係;這也是最能照顧香港長遠利益的抉擇。
他重申,繼續嚴守財政紀律,善用資源;並堅守量入為出的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使財政預算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