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優勢:香港擁有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市場規範、高效率和具透明度的市場,以及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金融專才等多項優勢。 |
|
《2006 - 07財政預算案》建議,下調證券、期貨及期權合約的交易徵費20%,加上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去年12月起暫停收取投資者賠償徵費,兩項安排預計每年可為市場節省近3億元。
在擴大人民幣業務方面,當局正積極與中央政府商討,有關人民幣支付跨境貿易及在港建立發行人民幣債券機制的建議。
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今天在立法會發表財政預算案時表示,香港投資者對內地市場和企業的認識也較海外投資者深,因此,內地企業股份在香港的流通量,遠高於其他國際金融中心。
唐英年說:「香港金融服務業的優勢,正好配合國家當前經濟及金融改革的發展。
「香港已具備所需條件,作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最佳平台。我們正朝這個與內地互利共贏的方向發展。」
他認為,香港金融服務業須循擴大人民幣業務、促進市場發展、提升金融市場質素,以及加強推廣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質品牌地位4個方向精益求精。
人民幣存款226億
截至去年年底,已有38間香港銀行提供人民幣存款、兌換及匯款服務。香港的人民幣存款額已達226億元人民幣,人民幣扣賬卡及信用卡在香港的簽賬及提款總額,也已達94億元。
在去年的預算案演詞中,唐英年曾提出進一步發展人民幣業務的3個策略性方向。去年,在人民幣資產及負債多元化這個方向已取得進展。
他指出,香港居民即將可以在香港銀行開設人民幣支票戶口,而存款業務也已擴至非個人層面;而人民幣清算行即將�動由香港銀行同業結算公司發展的全新人民幣結算系統,以配合不斷擴大的人民幣業務,確保交易的安全和效率。
唐英年認為,人民幣業務在香港的發展速度,必須配合內地金融改革的步伐,穩步向前邁進。
至於往後的發展,唐英年表示,正積極與中央政府商討有關採用人民幣支付跨境貿易,以及在香港建立發行人民幣債券機制的建議。
唐英年說:「這兩項建議如能落實,可大大促進兩地的貿易往來及推動香港債券市場的發展,對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有重要意義;也同時為人民幣走向全面可兌換提供試驗場地。」
促成立財務匯報局
在促進金融市場發展方面,唐英年建議,今年內調低證券、期貨及期權合約的交易徵費20%,加上證監會去年12月起暫停收取投資者賠償徵費,兩項安排預計每年可為市場節省近3億元。
談及提升市場質素時,唐英年表示,今年稍後向立法會提交《證券及期貨(修訂)條例草案》,加強對上市公司的規管,提高本地和海外投資者對香港證券市場的信心;並希望立法會能盡快完成有關財務匯報局條例草案的審議,以便盡快成立財務匯報局。
積極推廣優質品牌
他指出,自1993年首家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以來至去年年底,已有335家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集資,總集資額接近11,000億元;內地企業約佔香港上市企業總數3成,而市值則佔香港股市總市值近4成;去年的成交額佔香港交易所總成交額的46%。
唐英年稱,香港有史以來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最高的10家企業,都來自內地。香港股市的交投量大,那些選擇在香港和其他地方同時上市的內地企業,其股份買賣在首次公開招股後不久,往往會由其他上市地方,如倫敦和紐約,轉移至香港。
在資產管理方面,他表示,業務涉及的資產總值超過36,000億元;而為進一步吸引資金流入,已取消遺產稅,並已把建議豁免離岸基金繳納利得稅的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預料下周將恢復二讀辯論。
冀成亞洲發債中心
唐英年說:「這些發展有助鞏固香港的資產管理中心地位。
「內地儲蓄率高,有相當龐大的資金可作投資用途。我們現正積極與中央政府研究以香港作為推行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計劃平台的可行性。」
他認為,香港已具備條件,成為亞洲的發債中心,而內地企業在港發債也有增加趨勢。
截至今年年初,已有超過20家內地企業在香港發債,以及將債券上市,共籌集超過650億元的資金,其中有6成以上是在最近18個月內籌集的。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