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認為,原油價格上升可能對香港的經濟增長帶來負面影響,但不會妨礙香港經濟復甦。
任志剛在今天發表的專欄「觀點」中指出,油格在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期間,由每桶19美元升至38美元,升幅達1倍;但增幅中約一半在2002年內發生,其餘的增幅則在去年下半年及今年首數月出現。
市場對油價上升對經濟增長及通脹的負面影響的看法不一,由輕微至嚴重都有,反映油價上升的影響「傳遞」至消費物價的程度,以及隨之而來可能出現的任何重大貨幣政策回應所造成的不明朗因素。
油價高企後果偏向嚴重
任志剛指出,資訊科技革命令生產力大幅增長,促使全球通脹率長期處於低位;也令全球經濟更有能力面對油價上漲。
過去兩年的經濟報告,並沒有特別提及2002年原油價格大幅上揚的情況,正好說明這一點。
然而,目前美國經濟表現強勁,大有可能調整貨幣政策,由寬鬆轉為中立。他認為,油價繼續上升,可能加速這個情況出現。
因此,估計油價上升對經濟增長及通脹造成的負面影響,偏向嚴重的機會較大。
強勁需求抵銷部分影響
他指出,油價高企可能令本港今年實質經濟增長減少0.5%,不會影響香港正在復甦的經濟。
任志剛認為,政府預測全年6%的經濟增長,或已計及油價上升的影響;特別是推動油價上升的原因為全球經濟復甦,因此,外部的強勁需求,抵銷了油價上升對香港經濟增長造成的部分影響。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