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聞網
*
網頁指南主頁
*
* 天氣
*
* 交通情況
*
* 類別:
*
**
財經
*
*
**
教育與就業
*
*
**
社區與健康
*
*
**
環境
*
*
**
治安
*
*
**
基建與物流
*
*
**
行政與公民事務
*
*
*  政府評論
*
* 新聞焦點
*
* 都會生活
*
* 兒童天地
*
* 攝影廊
*
* 短片集
*
* 大眾心聲
*
* 施政報告
*
* 財政預算案
*
* 即日新聞稿
* 新聞稿資料庫
*
* 關於我們
*
*
*
*司法機構
*
*立法會
*
*區議會
*
*網上廣播
*
*宣傳短片
*
*政府資訊中心
*
*公共服務電子化
*


  English繁體簡體純文字PDA
*
*
 2003年3月25日

香港經濟

*

曾蔭權:紮根成功要素  創造光輝未來

*
曾蔭權
創造未來:曾蔭權說,香港在未來數年,將陸續推出多項措施,創造更光輝的未來。
*

     政務司司長曾蔭權表示,香港十分清楚自己的定位,在未來數年,將陸續推出多項措施,應付挑戰,創造更光輝的未來。

 

     曾蔭權在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洲投資研討會」上致辭時表示,對香港未來充滿信心。

 

     他說:「面對未來種種挑戰時,我們必須堅守香港這個經濟體系和社會一直奉行的基本信念:就是不斷進步、自由開放、安定平穩、追求卓越、機遇處處。

 

     「我們將盡力締造有利環境,促進私營機構發展,讓他們盡量利用本港作為珠江三角洲的策略性雙向商貿平台,以及中國和亞太區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

 

     他預期,香港與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合作,將大大增加;並重申港府無意改變聯繫匯率制度。

 

更緊密經貿安排6月敲定

 

     至於本港與內地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的磋商,曾蔭權說,可望於6月份敲定協議,讓本港公司可早一步享受中國開放市場的好處。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須履行承諾在2005年全面對外開放市場。

 

     在全國外來直接投資總額中,珠三角約佔30%。珠三角也是個急速發展的消費市場,擁有接近5,000萬名全國人均生產值最高的消費者。

 

     曾蔭權表示,只要中國資本賬一天不開放,大部分外商的直接投資,仍將通過香港注入內地。去年外商直接投資中國的總額約530億美元。

 

     目前香港仍是內地最大的外來投資者,累積投資額超過2,050億美元,約佔內地已變現直接投資總額的46%。去年本港企業已在內地投資約190億美元。

 

     曾蔭權說,粵港兩地將優勢互補,把香港在國際商業和管理方面的專才和支援服務,與珠三角的世界級生產和採購業務結合,共同發展。

 

改善投資環境配合未來需要

 

     他說:「我們今年會加倍努力,吸引更多跨國貿易公司和中小企業來港投資。在亞洲區內,我們的國際銀行業位居前列;我們不斷檢討和改善投資環境;我們的機場和港口,具備強大的處理客貨能力,足以應付與內地商貿往來未來更頻繁的需要。」

 

     目前已有超過3,100間國際公司在本港開設地區辦事處。

 

     在金融市場方面,他說:「我們正積極鼓勵內地大型和中型企業,以香港作為集資中心。我們也歡迎內地實行QDII(認可本地機構投資者機制)。」

 

     去年在香港新上市的H股和紅籌股,共集資約90億美元。

 

     港府正積極推展其他措施,以便發展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其中一項是「信託基金護照系統」,讓已在某個國家註冊的特選信託基金,可以在其他國家上市,毋須重新註冊;還有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和緊貼指數表現的交易所買賣基金。

 

大興土木建設亞洲國際都會

 

     曾蔭權說:「我們的目標,是要成為亞洲的國際都會。」

 

     他表示,在未來三至五年間,香港迪士尼樂園和吊車設施,將為大嶼山增添旅遊景點。舊中區警署、水警總部和維港兩岸,將發展為新的娛樂旅遊地點。

 

     西九龍也快將大興土木,興建一個文化藝術區,這將是香港的西城區、百老匯。

 

     此外,由現在起至2007年,將有多條新鐵路先後投入服務,進一步改善香港的居住環境。

 

     他說:「我們也會繼續投放大量資源,推展教育和再培訓計劃,為知識型經濟培育所需人才,並讓失業人士學習新技能。

 

     「我們深信,只要有適當的環境,配合妥善的措施,我們可以刺激市場,帶動本港經濟發展的。」




返回頁頂
* 人口政策 *
*
*
* 列印
* 電郵本頁
*
*
*
相關連結
*
*
*
其他新聞:
更多..
*
* 2003-04財政預算案 *
  香港品牌
*
*
*
主頁 | 財經 | 教育與就業 | 社區與健康 | 環境 | 治安
基建與物流 | 行政與公民事務
政府評論 | 新聞焦點 | 都會生活 | 兒童天地 | 攝影廊 | 短片集
大眾心聲 | 施政報告 | 財政預算案 | 關於我們 | 重要聲明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瀏覽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