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060114tc02001
香港政府新聞網  
 香港政府新聞處網上採訪室
*
2006年1月14日
*
*
勞工
*
張建宗指紡織人力計劃保本增值
*

     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常任秘書長張建宗表示,剛公布的紡織及製衣業人力發展計劃,能照顧各方利益,是個保本增值及多贏方案。

 

     張建宗今天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新計劃認真和務實,可以改善目前製衣業工人就業不穩和「吊鹽水」的情況,保障目前香港約20,000名製衣業工人的就業機會。

 

     他說,新計劃引入每天底薪制200元,6個月內不少於24,000元,為工友提供保險線。

 

促進發展增加就業

 

     張建宗指出,將透過積極招聘和有系統的培訓措施,吸引本地工人加入或重投行業;同時,僱主可彈性輸入本地短缺的技術勞工,促進行業發展,從而增加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

 

     在新計劃的框架下,將以試驗方式容許紡織及製衣業廠商輸入本地缺乏的4種技術勞工,包括平車車工、特種衣車車工、針織機織工及縫盤工。

 

     勞工處每年檢討新機制,並在批出的名額達5,000人時,作出全面檢討。他強調,5,000人的名額並非輸入外地勞工的指標。

 

     為平衡創造就業機會及廠商對輸入勞工的需求,僱主須按照規定的聘用比例,招聘本地工人及輸入外地勞工。製衣業本地工人與外地勞工的聘用比例,介乎1:1與1:4之間,針織業的聘用比例為1:4。

 

嚴格措施防止濫用

 

     張建宗指出,為保障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僱主在獲准輸入外地勞工前,須先進行為期兩周的本地招聘程序,透過製衣業訓練局的招聘及培訓中心,聘請規定比例的本地工人;僱主也可透過本身的渠道,聘請本地工人。

 

     政府將成立紡織及製衣業人力發展委員會,由他擔任主席,成員包括勞工顧問委員會、工會領袖、商會及相關政府決策局或部門的代表,研究如何加強招聘本地工人,以及彈性輸入勞工措施的成效。

 

     張建宗強調,將訂立嚴格的監察措施,防止濫用,例如要求僱主提交本地工人名單和發放工資的紀錄、設立電話投訴熱線、巡查廠商、與工會設通報機製制,以及審查僱主在申請彈性輸入外勞前6個月,曾否不合理裁員。

 

     若申請者或僱主違規,當局不會批准或取消其申請,而有關僱主將列入「黑名單」,兩年內不可申請彈性輸入外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