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育人才﹕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王�鳴(左)及工作小組主席田北辰,公布為期3個月的中學派位機制及教學語言安排的諮詢。 |
教育統籌委員會公布「檢討中學教學語言及中一派位機制諮詢文件」,建議母語為本港中學的主流教學語言,並建議改善現行的中一派位安排,增加家長的選擇及更新調整小學校內成績的機制;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教授表示,支持諮詢文件所堅持的大方向。
李國章指出,中一派位安排是小學和中學教育的重要轉捩點,而教學語言對學生學習的信心與成效均有很大的影響,並對工作小組以學生的利益為首要考慮表示高興。
在教學語言方面,諮詢文件建議維持中中╱英中的分流,提出在2008年實施英文中學上落車機制,每6年進行1次檢視。
倡設英中上落車機制
日後英文中學須符合以下3項條件,才可採用英語教學﹕
•在學生能力方面,約40%的中一學生可透過英語學習,1所學校有85%以上的中一新生能以英語學習,才可採用英語教學;
•在教師能力方面,教師的中學會考英文科(課程乙)須達C級或以上,而教師可在2005-06年起2年內考取有關資格或向教統局申請觀課;
•在支援措施方面,則維持校本原則,通過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內的自評與外評程序檢視。
諮詢文件建議中文中學可以增加英語學習時間,上限不多於總授課時間的15%,並繼續提供現有額外資源,但探討以現金津貼代替教師職位,增加靈活性。
自行分配學位增至三成
至於中一派位機制,教統會建議學校自行分配學位由20%增至30%,而家長可申請的中學數目則由1間增至2間。
家長在填報選擇次序時,可考慮3個方案 -- 家長向學校申明選校次序、家長只向教統局填報選校次序、或家長只向教統局填報選校次序,而學校可預先表明不考慮次選申請。
在統一派位方面,諮詢文件建議維持3個派位組別,並提出每間中學撥出統一派位學額的10%,作為「不受校網限制的學校選擇」。
至於調整升中學生在小學校內成績的機制,教統會建議2個方案作考慮:一是沿用現行方法,即繼續以過去的學能測驗成績,調整升中學生在小學的校內成績;第2個方案是利用現時的「中一入學前測驗」,每2年抽取1次成績樣本,調整來屆升中學生在小學的校內成績。
新派位機制最早07年實施
諮詢文件建議新機制最早可於2007年實施,現時就讀小四學生首先受影響。
李國章呼籲巿民大眾踴躍發表意見,以制訂一個能為香港未來培育人才,且廣為社會接受的長遠安排。
他並感謝工作小組主席田北辰和其他成員的貢獻,認為這是極具挑戰的檢討,而小組努力以赴,使諮詢文件為社會的討論提供基礎。
諮詢期由2月3日至5月2日,諮詢文件可按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