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031002tc02001
香港政府新聞網  
 香港政府新聞處網上採訪室
*
2003年10月5日
*
*
公民教育  
*
認同國民身份  履行公民責任
*
愛國
履行國民責任:羅范椒芬認為,香港年青人應積極履行「中國公民的責任」,培養「愛國之心」,將自己的事業與國家的發展連結起來。

     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認為,一個國家的成長與發展,有賴全體國民的投身和參與。

 

     她呼籲香港年青人積極履行「中國公民的責任」,培養「愛國之心」,把事業與國家的發展連結起來。

 

     羅范椒芬今天在教統局網頁發表的第二封信「談愛國:國民身份認同」中表示,香港回歸祖國6年多,港人的身份已由英國管治下的居民,變成特區的中國公民。

 

     她指出,這個國民身份,對港人有重大的意義,值得大家珍惜與自豪。

 

香港祖國融為一體

 

     羅范椒芬表示,踏入21世紀,國家正在穩步發展,無論是發展長江三角、大珠江三角或西北大發展等種種規劃,均顯示國家的經濟正蓬勃增長。

 

     她說:「有機會的話,便到內地大江南北走走看看,親身體驗家國的人與事,感受香港與內地同胞血濃於水的關係。」

 

     她指出,珠江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計劃的落實,反映香港已融入國家的發展藍圖之中。

 

     她說:「作為國家的一份子,我們的青年人要積極履行『中國公民的責任』,培養『知國之情、愛國之心、報國之志、效國之行』,進而將自己的事業與國家的發展連結起來。」

 

趁早立志貢獻國家

 

     羅范椒芬說,不少內地的年青學生在求學時期,對如何貢獻國家,已早有計劃。

 

     中國已故著名氣象學家、地理學家和教育家竺可楨,少年時曾說過「喪權辱國最苦,國家富強最甜」,並以發展國家科技事業,培養國家人才為己任。

 

     羅范椒芬表示,竺可楨的抱負源出於自己的愛國精神,以及企求國家繁榮富強的強烈願望。這種愛國精神值得香港年青人效法。

 

     較早時,教統局舉辦「愛我中華賀國慶雙周」,透過展覽、講座和分享會等生活化和具創意的教育活動,讓青少年潛移默化地,建立對中國國民身份的認同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