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050127tc01001
香港政府新聞網  
 香港政府新聞處網上採訪室
*
2005年1月27日
*
*
《施政報告》
*
現有監察機制下不可能有「官商勾結」
*

     政務司司長曾蔭權表示,在現有的監察和預防機制下,罔顧法例或既定行政程序,不顧整體公眾利益,向個別商業機構進行所謂「利益輸送」或「官商勾結」,可以說是不可能的。

 

     曾蔭權今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行政長官《施政報告》致謝議案動議辯論的致辭時指出,眾所周知,香港設有一套獨立於政府的、健全的反貪污機制,如果所謂「官商勾結」或「利益輸送」涉及貪污,廉政公署必定會進行調查。

 

     他說:「除廉政公署外,我們亦設有具法定權力的申訴專員公署及審計署,監察政府的行政效率。當然,立法會和傳媒更是監察政府強而有力的建制組織。」

 

     他說,要令公眾能夠清楚看到政府在決策過程中沒有向某些財團傾斜,方法只有一個,便是增加透明度,令整個決策過程在合法及無損公眾利益之下,盡量公開。

 

     他說,為了進一步增加處理土地個案時的透明度,政府計劃在不涉及個案具體內容的情況下,定期在地政總署的網頁公布已接獲而尚在處理的土地契約修訂及換地交易個案摘要和分類一覽表。

 

     此外,亦計劃在地政總署的網頁,公布已簽批的私人協約,及須繳付的地價金額,使整個程序更具透明度。

 

     他說,於去年已通過《城市規劃(修訂)條例》,進一步提高規劃制度的透明度、簡化城市規劃程序,提供更多機會讓公眾參與制訂圖則的程序。

 

     他希望條例在本年初實施時,可於網上發放城規會就�個別申請的討論議程、摘要、和有關的決定,使整個城規會的運作更具透明度。

 

     曾蔭權說:「由上述種種可見,罔顧法例或既定行政程序,不顧整體公眾利益,向個別商業機構進行所謂『利益輸送』或『「官商勾結』,在現有的監察和預防機制下可以說是不可能的。」

 

     對有批評指特區政府於1999年沒有把數碼港計劃公開招標而把發展權給予電盈,是違反正常程序,曾蔭權表示,數碼港是在科網熱潮下產生的。

 

     他說,當時多個鄰近國家已建設或正興建像數碼港的資訊基礎設施,故此香港必須盡快落實並完成數碼港計劃,以提高本港在資訊科技領域的競爭力。

 

     他說:「現在我們5年後批評評當時的行政和立法機關的共同決定時,我們不要忘記當時香港內部的經濟十分疲弱。1998年香港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及其後的經濟調整,需要新的發展動力及就業機會。」

 

     曾蔭權說,政府當時認為香港可以大力發展自己的長處,其中包括電訊科技及旅遊業。故此,在1999年3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政府倡議採取特別的措施,在香港成立數碼港及迪士尼主題公園。

 

     他說,有見於資訊科技發展迅速,而香港所有的競爭對手均力爭鰲頭,香港也得與時間賽跑,在最短時間內興建數碼港;在經濟困難時期,盡快為香港發展提供新動力。

 

     「要達致此目標,必須依賴私人機構的專業知識和創業精神。因此,政府採取了公私營合作模式進行數碼港計劃,亦得到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的支持。」

 

     「我相信因為這些重要因素,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經過反覆考慮後,才於1999年和2000年,接受以公私合作發展的模式下,批准撥款興建數碼港的基礎設施。」

 

     「我們自始至終也沒有隱瞞數碼港和迪士尼公園這兩項發展工程並非是公開競投而是採用公私合營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