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置排水機械人提升處理水浸效率

2025年4月14日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極端天氣情況越趨頻繁,為應對挑戰,渠務署引入四台高性能排水機械人,加快水浸事故處理效率,同時會將緊急應變隊伍由160隊增至180隊,應急運作基地也會增至30個,以做好充足的防洪準備。

 

渠務署今日舉行簡報會,介紹雨季防洪工作和創新科技應用,包括斥資不多於300萬元購置四台高性能排水機械人。

 

其中一台名為「龍吸水」的無線遙控機械人,機身配有高流量自吸式水泵,每小時排水流量最高達800立方米,可連續八小時運作,其履帶式設計可應付複雜地形。

 

另一台名為「小禹一號」的機械人則配備六輪式結構,能水陸兩用,並設有實時鏡頭,每小時可抽走700立方米水量,相當於三分一個標準泳池。其餘兩台命名為「小禹二號」和「小禹三號」,每台每小時可抽走500立方米水量。

 

部門已安排20多名人員接受機械人操作訓練,並曾於上月進行演練。

 

渠務署署長莫永昌表示,鑑於極端天氣對香港影響甚大,有必要購置強力排水機械人,以應對可能發生的水浸。

 

他說,當天文台發出預警時,部門會趁大雨未至,便派出緊急應變隊伍檢查和清理渠道;當水位升至一定水平,署方便會考慮出動機械人。

 

此外,渠務署斥資逾46億元在元朗進行防洪壩計劃,其中會在元朗明渠建造60米長的自動防洪屏障,以及能容納六台超級排洪泵的雨水泵房,是部門在香港首次採用每台排水量達每秒50立方米的超級排洪泵。

 

防洪壩計劃的工程已於2023年5月展開,預計2028年開始分階段完成,至2030年完成整項工程,有助減低元朗的水浸風險。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