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措施紓緩公院醫護壓力

2024年6月26日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政府正推展一系列措施,包括發展基層醫療、增加資源人手,以及改善服務效益,紓緩公營醫療體系尤其公立醫院醫護的壓力。

 

盧寵茂今日在立法會會議回答梁美芬議員提問時指,截至3月31日,香港有16,459名醫生,即每1,000名人口只有2.16名醫生,比例遠低於其他先進經濟體。公營和私營體系的醫生人手各佔約一半,但公營系統提供全港九成住院服務。

 

他表示,政府近年大力投放資源培訓醫護專業人員,不同醫護專業的培訓學額由2017至18學年約4,000個大幅增至2023至24學年約6,000個。

 

繼早前修訂《醫生註冊條例》開闢新途徑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政府也先後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為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和牙醫開闢新途徑。另外,政府正探討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輔助醫療專業人員投身醫院管理局和衞生署服務,會盡快提出修例建議。

 

盧寵茂又指,醫管局早前成立持續發展專責小組,審視包括人手短缺在內的挑戰,並制訂策略和推行多項措施吸引、培訓和挽留人才,包括加強招聘本地畢業生、續聘退休人員、招攬非本地培訓醫生和兼職人員,並增加培訓和晉升機會、推出員工置業貸款計劃等。

 

有關措施已初見成效,2023至24年度醫管局醫生比前一年增加超過260名,而離職率也從2021至22年度的8.1%回落至2023至24年度的5.2%。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