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報國 遠征穹蒼

2024年6月26日

中國探月工程的嫦娥六號探測器,歷史性完成人類首次月背採樣,香港理工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研製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在任務中擔當重要角色。理大專家期望未來可參與更多國家航天任務。

 

理大設計及在香港生產的裝置,包括兩個高溫採樣器、兩個高溫近攝相機,以及封裝系統,當採樣完成後,封裝系統將月球樣本密封保存。

 

理大鍾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容啟亮表示,月球的泥土有很多不同形態和特性,有些具黏性、有些則鬆散,在設計採樣器時,要應對所有可見或不可預見的問題,加上從未有人在月背採樣,要用無限想像力才能完成設計。

 

對於該校有份參與探月工程,容啟亮感謝國家給予機會,讓團隊實現夢想,同時反映出國家非常信任香港的能力。

 

他認為,火星取樣返回和中國人登陸月球,是國家兩項最重要的航天任務,團隊正探討能否再有機會參與更多航天項目,貢獻國家。

 

另外,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完成第四批預備航天員的選拔工作,首次有香港市民獲選為國家載人航天工程的載荷專家,有機會成為航天員。容啟亮認為,對推動香港科研發展有積極正面作用。

 

他指出,香港人口只有700多萬人,但國家仍從中選拔出香港代表作為載荷專家,反映出國家認可香港人的研發能力、心理和生理健康。

 

容啟亮表示,國家科研進步,推動香港科研熱潮,讓香港人有更多機會在科研方面發揮優勢。他寄語香港年輕人,要一步一步發展,強調沒有事情能一步登天,只要先做好本份,再在不同領域發揮出來,總有機會發光發熱。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