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推廣 遍及香江

2024年6月23日

藝術可望可及,文化見諸各處。

 

海防博物館這天傳來《將軍令》的激昂樂聲,吸引不少市民駐足觀賞。

 

中樂團竹韻小集上演的「親子音樂劇場︰黃飛鴻的音樂秘笈」,以笛子、揚琴、琵琶、阮、胡琴等演奏悠揚樂章,身穿唐裝的演員則生動地演繹主角「黃小紅」以武林高手黃飛鴻為榜樣,四處遊歷、鋤強扶弱的成長故事。

 

樂韻悠揚 掌聲連連

 

樂韻在博物館內迴盪,喚起集體回憶,也呈現華人獨有的武俠文化,不少觀眾都看得津津有味,掌聲連連。

 

觀眾劉先生說:「我們從小到大看粵劇,浸淫於中樂,因此很鼓勵和欣賞演出者。博物館內有回音,令觀眾的投入感更強。」

 

音樂劇的其中一幕,邀請觀眾與演員互動,家長黃先生鼓勵兒子上前跟演員「習武」,以小手掌劈開道具木板一刻,逗得觀眾歡聲不絕。而黃先生盼望的,是孩子能多接觸中國文化。

 

他說:「孩子很喜歡這齣音樂劇,對中國傳統音樂非常感興趣。我希望藉此機會,讓他早點受到中國古典文化的薰陶。」

 

豐富經驗 培育藝才

 

竹韻小集已第16次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挑選成為社區文化大使。行政總監陳照延表示,樂團曾舉辦近1,000場音樂劇場、樂器工作坊、講座等,絕大部分免費入場,不僅令更多觀眾認識樂團,也讓本地年輕演奏家累積寶貴演出經驗。

 

「團員的平均年齡不到30歲,他們都是演藝學院的畢業生,畢業後需要讓他們展示技術的平台。社區文化大使計劃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平台,可讓我們設計很多不同類型的節目,也可有很多場次與市民大眾分享。」

 

表演藝術 生活

 

社區文化大使計劃自1999年推出,康文署每年贊助約20個表演藝術工作者或藝團成為社區文化大使,到18區的公園、商場、社區會堂、街頭等公共空間表演,涵蓋戲曲/曲藝、舞蹈、音樂、劇藝、跨媒體五種形式,贊助上限為70萬元。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高級經理(觀眾拓展)黎達峰表示,社區文化大使計劃的目的是將表演藝術普及化。

 

「我們常說的表演藝術如芭蕾舞、現代舞或古典音樂等,好像很高深,對普羅大眾來說遙不可及。他們要到音樂廳、劇場才能欣賞,還要購票進場。通過此計劃,我們希望街坊經過時也可欣賞表演藝術,也希望他們慢慢成為往後走進劇場、音樂廳的觀眾。」

 

為配合政府推動青年發展的政策,2024年度起,社區文化大使計劃將優先揀選年青藝團或藝術組合擔任社區文化大使。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