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救援 不分晝夜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撰文介紹海事處轄下香港海上救援協調中心的工作,指中心全年無休,隨時候命,為有需要的船舶或海上遇險者協調搜救行動。過去三年,中心每年平均處理53宗個案和協助逾90名涉及海上事故人士脫險。
以下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9月3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相信在不少市民的心目中,運輸及物流局轄下的部門主要是負責監管或提供海、陸、空交通管理服務,又或是推展運輸基建等工作,與救急扶危拉不上半點關係,但事實不然。今日我想為大家介紹一下海事處的無名英雄,如何在千里之外,沉着冷靜地執行拯救生命的任務。
香港海上搜索及救援區
海事處於1989年成立香港海上救援協調中心,過去30多年來,無論在香港水域或是在大部分南中國海水域內發生事故,需要進行海上搜救行動,均由這個中心的同事負責統籌工作,涉及的範圍達45萬平方海里之廣。
藍色框線標示的水域為香港海上搜索及救援區域。
過去三年協助超過270名海上遇險者
中心全年無休,接受過嚴格搜救協調訓練的海事處同事不分晝夜,隨時候命,為有需要的船舶或海上遇險者協調搜救行動。遇上颱風襲港,海事處更會增派人手到中心值勤,因為在惡劣天氣下,每每有較大機會出現海上事故。2017年8月23日超級颱風「天鴿」吹襲珠江口期間,中心就在短時間內收到17艘船隻發出遇險信號,中心的同事要爭分奪秒進行協調工作,以協助超過100名船員盡快脫險。
即使不是颱風季節,中心亦不時收到求助。除了翻船或船隻傾側入水等較嚴重的事故外,最常見的是有人墮海或船隻上有人因為傷病而急需送院治理。2019至2021年期間,中心每年平均處理53宗個案和協助超過90名涉及海上事故的人士化險為夷。
先進儀器和軟件
海事處同事要協助千里之外的海上遇險者,當然不能單靠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必須配合高科技通訊儀器和其他專業職系人員。
為監測船舶發出的遇險信號和作通訊用途,海事處在畢拉山、太平山山頂、鶴咀等地點設置天線及無線電通訊電台。
另外,中心亦設有其他高端系統和軟件,包括用來接收數碼呼叫遇險信號岸基全球海上遇險和安全系統、接收緊急示位無線電浮標(EPIRB)的全球衞星搜救系統,及可利用國際海事衞星 (INMARSAT) 的安全網路 (SafetyNET),以便向特定區域內的船隻作強化群呼 (Enhanced Group Call)。
一旦接收到船舶遇險信號,在中心值班的海事處人員會立即根據船舶遇險的情況,並因應求救的性質,協調適當的救援工作,包括要求水警、政府飛行服務隊,及/或消防處執行搜救行動。視乎情況,例如涉事地點在香港水域以外或鄰近南中國海其他區域,中心會聯絡遇險船舶附近的船隻或相關地區的搜救中心提供支援,務求在最短時間內幫助求助船舶或人士脫險。
此外,中心亦會在有需要時,替船員向衞生署港口衞生科諮詢醫療建議,如有需要會立刻安排將患病或受傷的人員撤離船舶/海上鑽油台,送往醫院救治。
與其他搜救中心緊密合作
為進一步提升搜尋與援救的效率,中心一直與鄰近地區的搜救中心保持良好的聯繫。2010年,香港海事處與廣東省海上搜救中心簽訂了《粵港海上搜救合作安排》,指明香港和廣東省的救援協調中心可請求對方協助進行搜救行動。今年7月,一艘內地工程船「福景001」在香港西南面約160海里的內地水域遇上颱風「暹芭」吹襲,並要求提供緊急救援服務。協調中心接到廣東省海上搜救中心通知後,隨即協調香港政府飛行服務隊進行搜救工作,事件中成功救起其中三名船員。
備受國際認同
香港在海上搜索和救援的專業能力一向備受國際認同。我本周視察海事處時,亦有到這個中心了解其運作,為免打擾同事的工作,沒有與每一位無名英雄詳談。今日希望藉此機會多謝他們全天候為船舶和船員護航,竭盡所能提供最佳的港口交通服務和搜救服務,盡顯公務員團隊的專業、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