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運輸策略結合新思維新科技

2022年4月2日

在香港這地少山多、人煙稠密的彈丸之地上,我們的公共交通系統每日處理約超過1,200萬的出行人次。而我們的交通系統於可持續發展方面,在25個國際大都市之中排名第一1。香港今天能擁有各項引以為傲的運輸基建,及先進可靠的公共交通網絡,全憑過去多年社會同心協力,發揮敢於創新、勇於克服困難和積極尋求突破的精神。但作為國際大都會,本港交通運輸發展必須緊貼世界前沿,相關工作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把挑戰變為機遇---研究嶄新交通運輸策略

 

面對新發展區人口急劇增長、市民出行習慣改變、私家車數目不斷上升、市中心地區可供運輸發展的空間趨向飽和,以及運輸基建的建造成本越來越高。我們須以嶄新策略,解決交通擠塞問題,以至支持香港未來發展。

 

另一方面,大灣區的蓬勃發展、新發展區的新闢土地、交通運輸相關科技的迅速發展、市民嚮往更環保和健康的生活,也為香港運輸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我們除了秉承過往規劃交通基建及發展公共交通的良好基礎,亦要擁抱創新思維,在原有運輸策略上尋求突破,引進創新技術和運作模式,為未來構建一個安全可靠、環保高效的交通運輸系統。

 

我們於去年12月開展高層次和具前瞻性的《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全面審視並制定直至2050年的運輸策略藍圖,應對未來運輸發展和需求,支持香港可持續發展並鞏固競爭力,促進大灣區內的人流和物流。

 

以人為本的運輸策略

 

策略性研究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以市民角度出發,按他們不同出行需要,提供更便捷、舒適,同時可靠的交通服務。策略性研究重點聚焦如何全面提升乘客的出行體驗,以及更有效地運用道路和基建設施。研究範疇有四個方針:(一)提供以人為本及有效率的公共交通服務;(二)充分利用有限的道路空間;(三)提倡綠色運輸和主動出行模式作為健康生活的方式;及(四)把握機遇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交通聯繫。

 

策略性研究開展了約三個月,運輸署及顧問團隊已着手研究個別較重要和嶄新專題,並會推出試驗或先導計劃,期望可以盡早與業界及公眾凝聚共識。以下是幾個專題研究的初步構思:

 

(I)構建新一代運輸交匯樞紐 全面提升出行體驗

 

策略性研究建議於適合位置建設新一代運輸交匯樞紐,並改善乘客候車或轉乘環境的設施,如冷氣候車間、服務班次資訊及指示屏幕、購物及餐飲設施等,提升市民的出行體驗;並盡可能配置泊車轉乘服務,積極研究使用自動泊車系統,令市民更樂意使用公共交通,從而提升交通效率、容量及便捷程度。

 

(II)提升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

 

策略性研究已就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展開專題研究,並會配合資訊科技應用、新能源車輛及自動駕駛技術等快速發展的契機。短中期而言,研究會先透過引入車隊管理概念,提升現時的士管理及服務質素。長遠而言,會探討如何結合一站式資訊科技平台,提供按實時需求的交通預約服務,並與各持份者協調相關測試安排。運輸署亦會按新能源汽車及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趨勢,為未來點對點交通服務的大方向,制定長遠發展路線圖。

 

(III)利用新科技 引進智慧公路管理

 

科技及大數據發展一日千里,透過新科技更充分利用有限道路空間,和提升道路網絡的運載效率,亦是策略性研究的重要課題。我們正在研究智慧公路設施,目的是利用大數據實時分析道路網絡的交通狀況,提供更適切的交通信息,分流路面交通或應對突發事故。我們亦會探討自動駕駛及車聯網的普及化進程,讓車輛與道路設施互相傳輸資訊,為未來實施更靈活及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創造條件。

 

(IV)配合土地發展 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

 

交通規劃與土地發展關係密不可分。策略性研究將會宏觀檢視香港交通系統布局,促進本地各區發展,進而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交通聯繫。例如,運輸署正研究善用北部都會區的地理優勢及發展潛力,配合跨界鐵路,設置新一代運輸交匯樞紐,讓市民在本港出行,以至往返大灣區其他城市時,都能體驗舒適及無縫的交通連接,促進香港融入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策略性研究亦會在新發展區應用綠色運輸及主動出行模式。以北部都會區為例,策略性研究正探討在鐵路系統之上,進一步應用新一代綠色集體運輸的可行性,以及建設更全面和完善的單車徑網絡,鼓勵市民在短途出行時減少乘搭私家車或其他接駁公共交通服務,創造更宜居環境。

 

2050運輸策略藍圖

 

我們的目標是在2023年下半年公布策略性研究的初步建議,並於2025年公布以2050年為規劃願景的運輸策略藍圖。我們殷切期望策略性研究描繪的運輸藍圖,令本港交通系統更以人為本,同時更安全可靠、環保高效。而全港市民亦能參與描繪和支持這項與大家生活息息相關的運輸藍圖。

 

12021年7月國際顧問麥肯錫公司所發表的研究報告。

 

(以上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4月2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