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以愛 欺凌不再
近月,社會發生多宗嚴重違法及暴力事件,其中大家尤其關注涉及青少年毆打和欺凌朋輩的行為。欺凌問題威脅學生的健康及安全,我們必須正視,採取一切可行措施,及時制止及處理。人人提高反欺凌意識,建立正面價值觀,培養互助包容精神,防止歪風植根蔓延。
欺凌可恥 絕不容許
成長過程難免經歷朋輩爭執,但是,以身體或語言暴力,騷擾、威脅、孤立、欺負勢弱者,絕對不是正常、合理的事。我們絕對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欺凌,更遑論參與童黨犯罪的行為。「欺辱一個沒有招惹你們的同學,譏笑一個不幸者,打了一個不能夠滋味的弱者。你們犯了最卑微、最可恥的一個行為。」亞米契斯在《愛的教育》一書中,指出戲弄無辜的朋友,欺負不幸的人,不單是膽小的表現,更是最低劣、可恥的行為!究竟是甚麼引致欺凌行為的出現?
其實,深入了解每一宗欺凌事件,背後都有其複雜的原因。欺凌者、被欺凌者或是旁觀者,往往因為成長中不同的經歷,引致在欺凌事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面對全球疫情、停課等難以預計的處境,學生難免會感到壓力和困擾,容易出現情緒問題,與人產生磨擦糾紛。加上去年的社會事件、網絡的敵意言論和人身攻擊、傳媒廣泛報道民間「私了」事件,青少年耳濡目染,誤以為社會接受「私了」、以仇恨言論宣洩情緒的行為,導致價值偏差,守法意識薄弱,以為暴力和不當行為可以解決問題,結果肆無忌憚,犯下大錯。
及早處理 積極跟進
無論如何,我深信每個人都會因為學習而改變。欺凌者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更需要親人的關顧、師長的教誨,明白欺凌對人對己的傷害,深入反思,時時提高警覺,在錯誤中成長。要改寫結局,需要大家共同參與,對抗欺凌。
在學校層面,如果發現欺凌行為,需盡快介入和跟進,以保護學生為出發點,即時制止有關不當行為,並通過教育和輔導,介入調停,安排專責人員跟進或轉介接受校外專業服務,糾正不當行為及觀念。過程中,需與家長攜手,深入了解欺凌行為背後的原因和心理需要,針對情況,或加強情緒管理技巧訓練、或提升解難能力,培養自尊自重自律的態度,支援他們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和同儕關係,逐步改善不當行為。
對於被欺凌者,需有適當的措施保護他們免被再傷害,教導他們學會保護自己、放心求助,並重建自信和對人的信任。為他們組織正面的支援網絡,讓他們重新投入校園生活。教育局亦設有機制處理特別個案,支援學校處理欺凌問題。然而,若情況嚴重,學校應適時尋求警方協助。
言傳身教 循循善誘
預防欺凌,我們要積極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現時,中小學課程的學習涵蓋了個人成長、人際關係及保護自己等內容。配合班級經營、生命教育、正向價值教育及生涯規劃等,師生合力營造關愛和諧的學習環境,建立互相欣賞及支持的朋輩關係,都有助減少負面情緒,培養正向思維,加強守法意識,避免欺凌事件的發生。
老師言傳身教,通過成長課,培養同理心,進行朋輩調解訓練,提升反欺凌意識。家長的角色也十分重要,能夠耐心聆聽子女心聲,支持孩子面對成長困擾及欺凌的問題,家校合作,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與人相處的技巧,避免子女成為欺凌者、被欺凌者或是旁觀者。
為支援學校預防及處理校園欺凌行為,教育局會定期舉辦教師培訓課程,提供不同的學與教資源,並繼續推行多元化的學生成長計劃和舉辦「和諧校園---反欺凌」運動,全方位支援反欺凌教育。
愛中成長 無懼欺凌
這個學年,因為疫情關係,同學在校上課的日子少了,校園生活和活動亦不再一樣,面對急遽的轉變和不穩定的景況,青少年尤其需要關心和幫助。在不能面對面上課的日子,我鼓勵師長維持以電話或電子通訊方式,與同學保持緊密聯繫,了解他們的情況,關心他們的需要。
生命影響生命,我深信在老師和家長的關懷下,同學不但有勇氣和力量面對逆境,更會感受到被愛和受重視,因而學會愛人和尊重彼此。亞米契斯說:「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盼望同學都在愛中成長,無懼欺凌,學得充實,活得輕鬆。
(以上是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8月16日在教育局網上專欄「局中人語」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