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卅年 滿載樂與情
文化中心屹立尖沙咀海旁30載,是香港首要表演場地,迎來無數頂尖藝團,也備有樓高四層、機械式操作的管風琴。
「如果文化中心的音樂廳是蚌,音樂廳內的管風琴便是珍珠。」
管風琴演奏家趙小玲說,管風琴音域廣闊、音色多變、音量宏大,可以模仿不同樂器,「樂器之王」當之無愧。
音域寬 音色美
文化中心於1989年啟用,音樂廳內的管風琴由奧地利萊格公司以人手製造,樓高四層,有四排鍵盤、93個音栓、8,000支音管,是東南亞最大型的機械式操作管風琴之一。
公司每年派員來港檢查和維修這座管風琴。維修技師Gerhard Pohl指,這是該公司在亞洲興建的首座大型機械式管風琴,其特色是音域廣,能彈奏任何類型音樂,包括爵士樂。
由於管風琴的音管以金屬和木材製造,溫度和濕度控制非常重要。文化中心在琴內放置多個溫度計和濕度計,以確保其正常運作。Gerhard Pohl認為,這座琴雖已使用30年,但保養得宜,音色仍然非常優美。
勤護養 狀態佳
管風琴狀態良好,也歸功於另一名維修技師溫勇杰悉心照顧。
溫勇杰是全港唯一管風琴維修技師,他80年代在演藝學院學習管風琴演奏,其後為了解管風琴製作,遠赴歐洲參觀琴廠,因而引起他對維修管風琴的興趣。
他其後專程到奧地利學習維修技術,1993年起在文化中心為管風琴檢查和調音。
溫勇杰說,早在文化中心開幕前,已對這座管風琴情有獨鍾。
由於他當時是香港首批學習彈奏管風琴的學生,所以獲邀和另一位同學到文化中心音樂廳試彈,測試管風琴的音色。
「音樂廳燈光昏暗,初時只留意琴鍵部分,後來抬頭一看,才看到整座琴身,十分宏偉。」
溫勇杰笑言,自己是管風琴的照顧者,每個月會走進管風琴內部,逐一檢查音管和調音,過程動輒數小時。
他說,這座國際級管風琴與時並進。管風琴2010年加設了電動聯軸栓系統,讓演奏者可選擇按鍵的輕重觸感,提高演奏的靈活性;其電子系統也獲提升。
溫勇杰指,現時在管風琴內部調較音管,可通過流動電話軟件遙控琴鍵,無需找人協助。
辦課程 育人才
趙小玲認為,管風琴須恆常使用,才能歷久彌新。
文化中心自1999年起,每年都舉辦課程,推廣管風琴音樂和培育演奏人才。
擔任課程導師的趙小玲指,很多音樂廳都訂下嚴格規則,不讓人碰觸管風琴,也不舉辦恆常音樂會。
「閒置管風琴只會令零件硬化,善用它才能發揮原有音色。我們鼓勵學生或演奏者,多些來彈管風琴。」
課程至今培育逾300名管風琴演奏者;趙小玲見證不少學生學有所成,更見證一段情緣。
覓真愛 同傳承
陳尚智在2000年參加文化中心的管風琴短期課程,其後跟隨趙小玲進修,成為助教。2003年因緣際會,在課堂遇上了鄭莎。
鄭莎學習管風琴後,決定把大學主修科由資訊科技轉為音樂。管風琴也讓她看到陳尚智對音樂的熱忱。
「他邀請我聽他彈管風琴,當時他就像駕馭很多樂器般,奏出的交響樂很響亮、很震撼,讓我發現他的另一面。」
兩人志趣相投,分別到美國肯薩斯大學完成管風琴演奏和音樂藝術博士課程,其後組織家庭,並育有一子一女。
鄭莎說,除了會讓子女認識管風琴,也希望藉音樂教育和演出,向巿民推廣管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