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拓署逆流英雌
端午剛過,但龍舟的鼓聲響未停。近年政府一些部門都有組隊參加龍舟競賽,同事透過划龍舟提升體能,亦可培養團隊精神,加強彼此默契。這次,我邀請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土力工程處一名女將,分享她作為部門龍舟隊成員的感受,並介紹她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防治山泥傾瀉的工作。
江慧華博士2015年加入政府,任職土力工程師。當初加入龍舟隊,只是抱着工餘做點運動的心態,其後更因划龍舟對體能要求極高而想過放棄,然而,今天的她成功挑戰自己,對這項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在一眾男隊友中可謂絕不遜色。
龍舟左槳、鼓手
江慧華在隊中擔任「左槳」,即是坐在龍舟的左邊,以左手握槳拉水;有時她也會當鼓手,以鼓聲和口號提示隊員划艇的節奏,令龍舟向前推進。每年3月至10月,江慧華每星期都會參與部門訓練。她想起當初受訓時,無論如何出盡全力去划,龍舟也好像沒有前進,更弄至全身肌肉疼痛,以致曾有放棄的念頭,後來經過教練的指導,令她掌握划龍舟的竅門,並加強體能訓練,才得以堅持下去。
「齊上齊落」很熱血
划龍舟是一項非常講求團體精神的運動,每位隊員的動作既要一致,也要集中力量,才能令龍舟前進。江慧華分享說,龍舟隊隊員來自不同工作崗位,之前互不認識,但在大家互勵互勉的情況下,無論工作如何疲累都堅持訓練,而比賽時每位隊員傾盡全力,「齊上齊落」划好每一槳,努力衝過終點,相信就是這份熱血的感覺吸引着她,推動她與隊友並肩作戰。
發揮團隊合作精神
工作上,江慧華是一位土力工程師,主要負責研究和開發新技術,優化土力工程處防治山泥傾瀉工作,減低人造斜坡和天然山坡的山泥傾瀉風險,其中包括把人工智能(AI)、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機械學習(machine learning)等技術,應用在山泥傾瀉的監測和預警系統上,例如處方正嘗試以人工智能技術,分析數碼航攝照片中天然山坡上山泥傾瀉和岩石露出的位置,以評估再發生山泥傾瀉的可能性,做好風險管理。
江慧華形容,她的工作就像划龍舟一樣,重視團隊精神,因為每項研究計劃,很多時要與不同專業人士合作,但只要大家目標一致,通力合作,就能發揮最大效益。
校園大使計劃
除了運用尖端科技優化防治山泥傾瀉技術,通過公眾教育提升市民防災避險的意識也相當重要。土力工程處今年展開了校園大使計劃,江慧華亦是其中一位校園大使。計劃迄今已有40位同事走訪超過60間中學,向學生推廣斜坡安全和防治山泥傾瀉的知識,講解香港地質、山泥傾瀉的成因等,學生反應非常踴躍。本月底,該處將連同其他機構舉辦「AI數據達人挑戰---山泥傾瀉測多少」比賽,讓中學生學習利用人工智能預測山泥傾瀉風險,加深他們對有關方面的認識,同時推動建立智慧城市發展。
香港已踏入雨季,在持續降雨的情況下,有機會觸發山泥傾瀉,防患未然至為重要。土力工程處一直就香港的天然山坡風險進行有系統研究,我很欣賞同事把划龍舟的拼勁和精神投入在工作上,與不同專業界別的人士全力合作,為防治山泥傾瀉、保障斜坡安全而努力。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6月9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