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社區 拍出共融
偏見往往源於不了解,社區投資共享基金撥款資助奮青創本視計劃,藉由指導中學生拍攝短片,引領他們走進社區,認識有特殊需要的一群,思考共融議題,進而放下「有色眼鏡」,學會尊重和包容。
學板球 交朋友
在陽光普照的星期六,公園不時傳來歡笑聲,約30名明愛聖若瑟中學學生跟巴基斯坦裔板球運動員簡奧沙瑪和多名少數族裔青年在一起,學習打板球的基本技巧。這群年輕人有的投球,有的擊球,偶爾調換位置來回奔跑,縱氣喘吁吁仍樂此不疲。
中二學生甘鴻運說,這天他有兩項新嘗試,一是結識少數族裔青年,二是打板球。
「板球挺好玩的,考驗個人反應,看我能否一擊即中,而我跟少數族裔的朋友交流後,發現他們很友善,很容易溝通。」
這群學生參加了奮青創本視計劃,準備以種族共融為題材編寫劇本,拍攝五分鐘迷你劇,學打板球是為了了解少數族裔的生活文化,以便取材。
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少數族裔服務部高級組織幹事方家俊安排交流活動時,特地挑選板球。
「板球是少數族裔表現出色的運動,而共融往往由欣賞開始,讓本地學生認識少數族裔的才能,雙方便會有共同話題。」
在香港出生的簡奧沙瑪說,希望融入社會,因此樂意分享自己的故事,讓本地人認識南亞裔人的生活習慣。他期望與本地學生融洽相處,打成一片。
拍短片 促共融
參與計劃的學生需以種族共融、傷健共融、跨代共融、科技共融和精神共融為題材,根據真實個案創作迷你劇。拍攝前,計劃會安排學生到社企或社福機構開辦的工作坊認識相關議題。
全港共有20間中學參加計劃,葵涌循道中學學生製作的迷你劇以精神共融為題材,其中一幕講述精神病康復者求職面試時面對的壓力和困難,藉此表達多包容、少歧視的信息。
中四學生陳翠瑩說,參加計劃後,她得知思覺失調的徵狀,也因此理解患者的痛苦。「我們跟思覺失調病患者和家屬傾談後,知道患者受幻聽和幻覺困擾,無法分辨幻象和現實,我希望幫助他們投入社會。」
中四學生李明彥則表示,從此對精神病患者改觀。「以往大家可能會認為精神病患者很危險,避之則吉,參加這次活動後,我在街上遇到疑似精神病患者,會嘗試包容。」
葵涌循道中學副校長鄭榮華認為計劃有助學生關心和融入社會。「拍攝只是一種方式,引導學生在籌備過程中關懷思覺失調病患者,甚至推而廣之,關注社會其他有需要人士。」
生共鳴 助抗逆
計劃由記本事有限公司和活意有限公司策劃,獲影視製作人支持,在學校成立「中學生影視工作室」。在專業導演、攝影師、燈光師、收音師等指導下,學生各司其職,連專業演員也應邀演出。
記本事有限公司創辦人李志堅期望能提升年輕人的抗逆力。「學生外出採訪,從別人的故事知道怎樣跨過難關和成長,反觀自身便明白難關總有法子跨越。」
李志堅說,學生製作的20齣迷你劇將於學校、企業、社區等地放映,部分更有機會參加本地和國際影展。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於2002年成立,在社區推行多元化計劃,推動市民和社會各界發揮互補精神,從而建立守望相助、社區凝聚力等社會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