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增撥資源推動社企發展
談到社會企業,也許很容易聯想到那些較多聘請長者或殘疾人士為僱員的餐廳,又或銷售二手用品的互助店鋪。它們雖然經營「生意」,但提供較友善的工作環境,讓一些能力即使存在某些限制的朋友仍然可以發揮所能,實踐自我。他們的努力、友善與真誠,讓人觸動,並往往成為我們學習的對象,也讓我們學習彼此欣賞。
不過,社會企業在實現其成立目標的同時,更要多費心思以確保業務營運效率與市場推廣的成效,務求達到收支平衡及可持續發展。為推動社會企業的發展,特區政府在2006年開始推出伙伴倡自強計劃,目的是透過匯聚社區的力量與智慧,支持社企在實踐社會使命的同時,兼備商業營運的能力。
十多年過去,本港的社企數量已由當時約170家增加到現時超過650家。而伙伴倡自強計劃合共資助了約220間社企,其中八成社企在資助期滿後仍繼續營運。這些社企已直接僱用超過5,000人,八成來自弱勢社羣,包括殘疾人士、有就業困難的婦女、長者和青年人等。
我認為,這個計劃的意義不僅在於為弱勢群體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更重要是同時為特定群體帶來積極的轉變,使他們能在工作或興趣中發揮所長,以自己的能力,回饋社會,一起貢獻香港的發展。
其中一個例子是樂群社會服務處旗下社企「千色裁藝」。這家社企主要聘請經驗豐富的製衣女工。過去因香港製衣業北移,這些女工難以靠這技能為生,但在這家社企的創意安排下,她們重投職場,為年輕設計師提供少量製衣做辦和生產服務,並舉辦實用製衣課程,把她們多年實戰經驗及技術,傳授予年輕設計師。
又例如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的「外出易」社企服務,不單為長者提供陪診服務,還照顧他們的社交需要,可按要求安排員工陪伴他們到酒樓飲茶、與親友相會、外出購物、出席婚禮或喪禮等,幫助不良於行的長者維持活躍的社交生活,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有莫大裨益。香港社會日漸高齡化,這項貼心服務正好能填補市場服務的不足,回應社會需要。
伙伴倡自強計劃推行以來,為社會帶來長遠及可持續的正面效益,也讓社會服務可以不同的經營模式,更多元化發展。因此,我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向伙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增撥1億5,000萬元,以支持計劃持續營運,希望繼續推動香港社企的發展,讓更多不同社群可以找到發揮的空間。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3月24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