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改為7:3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未來十年總房屋供應目標減至45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則由六比四調整至七比三。
陳帆今日會見傳媒時表示,根據最新推算,由下年度起計十年期的總房屋需求為445,000個單位。由於住戶數目增長較去年估算減少,政府修訂未來十年單位供應目標,由去年的46萬個下調至45萬個。
他說,政府考慮各方面因素後,決定將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調整至七比三,公營房屋單位供應目標為315,000個,其中22萬個為公屋和「綠置居」單位,95,000個為其他資助出售單位;私樓單位供應目標則為135,000個。
陳帆指,政府目前覓得的土地估計可興建248,000個公營房屋單位,較去年估算增加逾一萬個,雖然與供應目標仍有差距,但政府會繼續努力覓地,多管齊下增加房屋供應,包括加快土地規劃、平整和建造工作,並考慮調撥更多熟地作公營房屋之用。
政府早前決定將九幅原本計劃在未來數年出售的啟德及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改撥作公營房屋用途,預計可提供約10,600個單位。其中一幅位於啟德的用地將批予房屋協會,以作重建並安置受清拆影響的住戶和合資格居民。
至於其他八幅用地,房協和房屋委員會將各在一幅啟德用地和三幅安達臣道用地發展資助出售單位。
陳帆又指,行政會議批准在技術可行下,政府可提升公營房屋用地最高住用地積比率,由現行增加最多20%,提升至增加最多30%。
對於私樓供應目標低於去年提出的18萬個單位,陳帆表示,2018至2022年,平均每年逾二萬個私樓單位落成,較過去五年每年平均落成量增加約五成。他說,私樓供應量不會驟減;政府會每年按經濟情況、住屋需求和巿場變化,作出適當調整。
陳帆重申,政府會密切監察樓巿情況,在需要時推出需求管理措施,並會協助和促成民間團體倡議的過渡性房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