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蓮撰文談假期功課

2018年7月3日

大家正為暑期作業煩惱嗎?「智能收功課機」、「智能家課冊」是小學生為解決成人面對功課的問題而研發的創意科技專題作品,兩項設計分別針對老師收功課的辛勞,以及體貼家長監督子女做家課的需要,看來同學不單對功課有多角度的理解,且以正面積極的態度解難。假期將至,讓我們一起再思功課的意義和設計。

 

家課是學習的一部分,練習是知識內化與能力掌握的必經過程。上學的日子,做功課就是為了讓同學鞏固所學,深化理解;讓老師診斷同學的進度,適時拔尖補底;讓家長看到子女的學習表現,配合學校教育。但是,一些沒有質素的作業,機械式抄寫功課,令同學和家長對「做功課」產生負面看法和厭煩的情緖。因此,要讓功課發揮應有的作用,我們需要花心思,布置有意義的家課,鼓勵同學主動探索,因應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展示學習成果,學以致用。最近,與前線同行交流,發現有不少受同學歡迎的設計。

 

開放探究式的功課,是同學最愛。有學校以「只要有興趣,什麼都可以研究」為題,讓全校同學利用暑期,展開研習,深入探究。假期過後,展覽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同學分享交流學習經歷,共同建構知識。同學研究過什麼?「洋娃娃公主的服裝」、「巴士司機愛好的行車路線」、「如何複製火山爆發的實驗」等等,從生活出發,應用所學,怎樣做都可以,既不限時也不限量,但是,因為有興趣,大家都做得很精彩。這樣的功課既讓同學長知識,又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趣味盎然!

 

此外,同學也喜歡自訂目標、自主規劃的功課。學校在假期不給作業、不做練習、沒有指定的功課,釋出空間,讓同學自己計劃。同學可以選擇享受假期,好好休息,也可以趁着閒暇,發展嗜好,做上課日子沒時間但喜歡做的事。同學有什麼自訂計劃?有人要學100句韓文、有人想學烹飪、有人希望能與爸爸說50句話...。同學在假期前,認真思考自我發展的需要,訂立清晰的目標,按部就班,學會自律、管理自己的時間,唯一要求的是同學要記下完成目標的經歷,每天反思。這樣的功課,既能激發同學的想像和創意,又放手讓他們有為自己成長負責的空間。即或做得不好,也是學習。能完成夢想的,再辛苦也甘心樂意。

 

悠長假期,大家最不放心的,是怕同學「心散」了。要讓同學既愉快又能繼續學習,聯繫生活和未來的設計最合適。有學校以新學年的學習相關的內容為題材,安排「暑期小任務」,讓同學在假期為未來的學習作些準備,引發動機,開學時能主動投入學習,事半功倍。另外,也有校長運用學校自行開發的手機程式,暑假期間定期發放、推薦好讀的文章書本,與師生親子齊讀共享,與同學、家長保持聯繫。更有老師、家長自發開設興趣小組,供同學自由參與,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老師、家長、同學打成一片,分享知識,延伸學習,認識同學課堂以外的另一面。

 

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學習既是終身的事,暑假就如長路上的驛站,讓孩子歇一歇,為學習加油,然後抖擻精神,重新出發。其實,只要用心設計,在長假期就能釋出時間空間,給同學自主學習的閒暇。同學可以好好休息、陪陪家人,又可以發展自己的興趣、為新一年的學習作好準備。不一樣的家課,需要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家校合作,才能發揮作用。盼望大家一起努力,讓每個同學都有一個愉快充實的暑假!

 

(以上是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7月3日在教育局網上專欄「局中人語」發表的文章


回到頁首